[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烧伤的外用药膏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642728.X | 申请日: | 2013-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38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胖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中科菲力工程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 | 分类号: | A61K36/898;A61K9/06;A61P17/02;A61K31/045;A61K33/30;A61K35/12;A61K35/56;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张晓霞 |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烧伤 外用 药膏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烧伤的外用药膏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由于高温、化学物质、强辐射或电引起的皮肤烧伤屡见不鲜。现在市场上治疗各烧伤的药物种类繁多,多为中药研面后用油调制而成,这些药物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见效慢,治愈时间长,给患者生活上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即使治愈后也易留疤痕,影响容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疗效显著、疗程短、治愈率高、不留疤痕治疗、烧伤的外用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烧伤的外用药膏,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当归10-15、五倍子5-10、黄柏10-15、地榆12-16、橄榄核5-10、紫草14-18、大黄8-12、罂粟壳6-11、红花15-20、麦冬9-14、石榴皮16-22、血竭 7-13、鳖甲10-15、苍术5-10、白芨18-24、丝瓜叶15-20、儿茶10-15、野葡萄根4-8、虎杖 8-12、炉甘石粉30-60、冰片40-80、麻油500-600、蜂蜡 100-150、狗油 80-120。
优选地,一种治疗烧伤的外用药膏,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当归15、五倍子10、黄柏15、地榆14、橄榄核8、紫草16、大黄10、罂粟壳7、红花18、麦冬13、石榴皮18、血竭 11、鳖甲12、苍术8、白芨22、丝瓜叶18、儿茶10、野葡萄根6、虎杖 10、炉甘石粉40、冰片60、麻油550、蜂蜡 100、狗油 100。
一种治疗烧伤的外用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上述配方比例称取当归、五倍子、黄柏、地榆、橄榄核、紫草、大黄、罂粟壳、红花、麦冬、石榴皮、血竭 、鳖甲、苍术、白芨、丝瓜叶、儿茶、野葡萄根、虎杖放入麻油中,大火煮沸后转中小火熬煮至各种药物不侵油为止,过滤去渣,待油温降至70-80℃时再加入炉甘石粉、冰片、蜂蜡和狗油,搅拌均匀,使之充分溶解,冷却后装瓶即可。
使用方法:取适量药膏摊于黑布上,外敷烧伤处,3-5天换药1次,至皮肤表面创口愈合为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多种中药科学合理的配伍,具有去腐生肌、清热燥湿、抗炎抑菌、消肿止痛、止血凉血之功效,能够有效防止创面感染,促进创面快速愈合,不留任何疤痕,且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使用方便,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治疗烧伤的外用药膏,由以下重量(g)的原料制成:当归15、五倍子10、黄柏15、地榆14、橄榄核8、紫草16、大黄10、罂粟壳7、红花18、麦冬13、石榴皮18、血竭 11、鳖甲12、苍术8、白芨22、丝瓜叶18、儿茶10、野葡萄根6、虎杖 10、炉甘石粉40、冰片60、麻油550、蜂蜡 100、狗油 100。
一种治疗烧伤的外用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上述配方比例称取当归、五倍子、黄柏、地榆、橄榄核、紫草、大黄、罂粟壳、红花、麦冬、石榴皮、血竭 、鳖甲、苍术、白芨、丝瓜叶、儿茶、野葡萄根、虎杖放入麻油中,大火煮沸后转中小火熬煮至各种药物不侵油为止,过滤去渣,待油温降至75℃时再加入炉甘石粉、冰片、蜂蜡和狗油,搅拌均匀,使之充分溶解,冷却后装瓶即可。
使用方法:取适量药膏摊于黑布上,外敷烧伤处,3-5天换药1次,至皮肤表面创口愈合为止。
典型病例:
病例1:马某,男,38岁,2011年8月12日因房屋起火烧伤,主要烧伤双下肢,烧伤面积25%左右,外涂美宝烫伤膏后,效果不佳,反而加重,烧伤处大面积感染化脓,后用本发明药膏,3天换药1次,10日后,皮肤修复完好,烫伤全部痊愈,无伤疤留下。
病例2:高某,男,12岁,2011年9月22日因玩火导致手部烧伤,烧伤面积达20%,疼痛难忍,在家自用湿润烧伤膏后,无效果,且创面感染,后用本发明药膏,4天换药1次,3日后,疼痛消失,继续外敷5日后,烫伤愈合,无疤痕。
病例3:李某,男,23岁,2011年4月24日工作时右手放入碱性稀料桶中浸泡(手套灌入)长达半小时,自己未介意,之后右手逐步肿胀、皮肤起皱、伴疼痛,经医院诊断为右手II度烧伤。经别人介绍使用本发明药膏,3天换药1次,5日后,肿胀、疼痛消失,继续外敷4日后,皮肤修复完好,烫伤愈合,无疤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中科菲力工程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中科菲力工程技术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27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斜杆支撑式油位传感器模切刀
- 下一篇:锯齿式模切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