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浪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32665.X | 申请日: | 2013-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24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许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化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B13/22 | 分类号: | F03B13/22;F03B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2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浪 发电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浪发电装置,该装置以聚波浮斗、控流板、橡胶管、水轮机连通一起,浮斗口朝海浪方向,放置海里漂浮海面的海浪层中任由海浪冲击、震荡拍击等,当海浪迎面冲击浮斗时,浮斗具有聚波作用,再通过控流板进入橡胶管驱动尾部水轮机,同时橡胶管可进行张大和收缩的呼吸方式驱动水轮机,且橡胶管受到海浪震荡拍击时,橡胶管内的海水产生压力流向两端传播,在橡胶管内压力大于进入浮斗的海浪压力时,控流板合页关闭,使橡胶管内压力流向橡胶管尾部方向传导,同时驱动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聚波浮斗、控流板和橡胶管传导海浪能量,效率高,结构简单,可抵抗巨浪的毁坏,实现大功率的清洁能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浪发电技术,是一种海浪发电装置,该装置采用聚波浮斗、控流板、橡胶管将海浪的冲击波、移位能、震荡拍击、上下弯曲运动、左右摆动等的能量进行传导,并转化成机械势能进行发电。
背景技术
由于天体运动和引力的作用,波涛起伏的大海,一刻也不停息地在运动,在1平方千米的海面上,波浪运动每秒钟就有20万千瓦的能量,波浪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面广等优点,是一种取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我国沿岸波浪能资源理论平均功率约1285万千瓦,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价值,近岸波浪具有巨大的能量,据理论计算,1米波高、8秒周期的波浪,每秒钟传递在绵延1公里海岸上的能量为8×106焦耳,在苏格兰东海岸曾记录到拍岸浪冲击在岩壁上的作用力,每平方厘米约为3千克以上,即每平方米的作用力达到3万千克以上。但开发海浪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是波浪能转换成电能的中间环节多,效率低,电力输出波动性大。把分散的、不稳定的波浪能吸收起来,集中、经济、高效地转化为有用的电能,装置及其构筑物能承受灾害性海洋气候的破坏,实现安全运行,是当今波浪能开发的难题和方向。
我国建立波浪能发电的发展潜力巨大,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一万八千多公里,还有五千多个岛屿,其海岸线长约一万四千多公里,在海洋能的开发利用方面,当前我国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一些沿海地区先后研制成了各种试验性的发电装置,并建成了试验性的潮汐电站,目前利用海浪进行发电的技术还处于发电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浪发电装置,解决目前海浪发电方式存在发电成本高,灾害性海洋气候的毁坏、施工难度大以及发电效率低的问题。该海浪发电装置主要以浮斗聚集海浪能量,用聚波浮斗、控流板、橡胶管、水轮机连通一起,放置海里漂浮在海面的海浪层中,因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所以接触媒介聚波浮斗和橡胶管安置在海浪层中任由海浪冲击、震荡拍击、沿海浪上下弯曲、变扁、左右摆动等直接接触海浪运动而产生变形运动,浮斗的形状采用口大颈小,浮斗口朝海浪方向,聚波浮斗壁板可将具有惯性作用和拍击力度的压缩波集中到浮斗的漏斗口径,以液压模式通过控流板进入具有一定长度的橡胶管,橡胶管以张大和回缩的存储呼吸方式,传递到橡胶管的另一端驱动水轮机,同时聚波浮斗的外表受到海浪作用、产生任何角度的摇晃摆动时,也会对橡胶管内的水产生压力流,其压力流同样传递到橡胶管的另一端,驱动尾端的水轮机转动,其中控流板主要控制聚波浮斗与橡胶管之间的内外压力,使不断作用的海浪能量通过橡胶管同时不断地驱动尾端的水轮机转动,其中橡胶管可以沿海浪弯曲、摆动、变扁、伸长、扩张等等自由运动,由于橡胶管有很好的适应性,所有的运动都会对橡胶管内的水产生压缩力,当橡胶管受到海浪震荡拍击时,橡胶管内部会产生压力水流,当橡胶管内部水压大于进入聚波浮斗的海浪压力时,控流板合页关闭,使管内水流受海浪压力作用向尾部水轮机方向传播,同时驱动水轮机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由此可见,该海浪发电装置安置于海面的海浪层中,海浪任何运动的动能都可以让装置吸收和传导,然后通过能量转换机构,释放出均匀的传动力带动发电机发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化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化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26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