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建筑空心砌块和砌筑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31853.0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5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董宝柱;苏博;赵仁东;董秀峰;刘聪;耿华溢;毛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宝柱 |
主分类号: | E04C1/00 | 分类号: | E04C1/00;E04B2/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建筑 空心 砌块 砌筑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建筑空心砌块和砌筑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现实所用的砌块都是孔洞宽度相同的三排孔、二排孔的砌块,砌块的壁和砌块内的肋宽度不相同,这种砌块在实际应用中要做到壁对壁孔对孔砌筑,只能砌筑单层墙体,即为单块罗砌,然后,在砌块墙体外贴苯板保温条件下才能应用。上述作法采用外贴苯板的节能墙体存在消防安全、使用寿命短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设计合理,节省原材料,综合成本低廉的新型建筑空心砌块和砌筑工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砌块体,在砌块体内设有第一排二个盲孔和第二排二个盲孔,所述的盲孔与盲孔长度相同、宽度不同,盲孔与盲孔长度相同、宽度不同,所述的盲孔与盲孔长度不同、宽度相同,盲孔与盲孔长度不同、宽度相同。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本发明结构紧凑、设计合理,采用本发明砌筑的复合节能墙体保温效果好,节省原材料,综合成本低廉,改变了目前建筑砌筑墙体时采用单块罗砌成基层墙体,然后再在外墙体上粘贴苯板作保温层的砌筑方式,上述作法存在的使用寿命短,防火安全效果差等缺陷。本发明砌筑工艺简单、技术合理,易于操作,砌筑的复合节能墙体整体结构性好,在墙体上装饰贴面粘结强度高,不脱落,不起层,墙体的保温性能好。
(2)本发明经过经黑龙江省寒地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检测,传热系数为0.36(w/m2.k),达到了严寒地区建筑节能65%,外墙体传热系数小于0.40(w/m2.K)限值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奇数皮墙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偶数皮墙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奇数皮墙体与偶数皮墙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1-图4可知,本发明包括砌块体5,在砌块体5内设有第一排二个盲孔1、2和第二排二个盲孔3、4,所述的盲孔1与盲孔4长度相同、宽度不同,盲孔2与盲孔3长度相同、宽度不同,所述的盲孔1与盲孔2长度不同、宽度相同,盲孔3与盲孔4长度不同、宽度相同。
所述的砌块体5的壁、肋厚度均为25mm,砌块体5内的第一排二个盲孔1、2宽度为50mm,砌块体5内的第二排二个盲孔3、4的宽度为35mm。
所述的砌块体6与砌块体5的壁厚相同,砌块体6内的二个相同盲孔9、10与砌块体5的第二排盲孔3、4的宽度相同。
(1)将砌块体5与砌块体内设有二个相同盲孔的单排孔砌块体6错缝砌筑成有空腔的奇数皮墙体,并在砌块体5与单排孔砌块体6构成空腔内固装挤塑板7;
(2)在奇数皮墙体上端部位将砌块体5与砌块体6交替错缝砌筑成有空腔的偶数皮墙体,并在单排孔砌块体6与砌块体5构成的空腔内固装挤塑板7;
(3)所述的奇数皮墙体上的砌块体5内的第二排盲孔4、3与偶数皮墙体上的砌块体6内的盲孔9、10上、下对应,偶数皮墙体上的砌块体6内的盲孔9、10与奇数皮墙体上的砌块体5内的第二排盲孔3、4上、下对应,砌筑的空腔中固装挤塑板7伸入平面砂浆8中。
采用本发明砌块体5改变了现有的砌块孔洞模式,砌块体5设有二排盲孔的宽度不同,在砌块体5内设有一排宽盲孔1、2和一排窄盲孔3、4,砌块体5的壁、肋厚度相同,本发明的砌块体5与常规砌块体6砌筑复合节能墙体,砌块体5上设置的盲孔1、2在复合节能墙体的内侧,在砌块体5与砌块体6砌筑的墙体之间空腔内安装挤塑板7,本发明砌块体5的壁厚、肋厚均为25mm,设有砌块体5上的盲孔1、2宽度为50mm,盲孔3、4的宽度为35mm,所述的砌块体5与砌块体6砌筑的复合节能墙体的空腔的宽度与砌块体5内的盲孔1、2宽度相同,在空腔内装有挤塑板厚度为50mm,采用本发明的砌块体5与常规砌块体6砌筑的复合节能墙体总体厚度为295mm,经过黑龙江省寒地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检测,传热系数为0.36(w/m2.k),达到了严寒地区建筑节能65%,外墙体传热系数小于0.40(w/m2.K)限值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宝柱,未经董宝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18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方形电池组模组组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底盒定位翻转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