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体颈部运动量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31097.1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804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赖众程;戚乃箴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20/30 | 分类号: | G16H20/3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李新林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体 颈部 运动量 监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体颈部运动量监测方法,其中,陀螺仪传感器采集角速度数据,单片机根据该角速度数据获得颈部运动强度数据,单片机通过时钟模块获取时间信息,之后所述单片机将颈部运动强度数据和时间信息发送至手机,由手机将颈部运动强度数据、时间信息和该手机获取的地理位置信息服务器,所述服务器保存上述信息,计算用户的平均运动频度信息,以令手机发出提示信息。该管理方法通过采集装置、手机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与数据统计,使得用户能够直观地获得颈部运动量等信息,并提醒用户加强或者保持颈部运动量,同时,用户可以随时了解颈部的运动量以及颈部的健康状况,从而起到良好的颈部保健和疾病预防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体健康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体颈部运动量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于IT等行业的上班族而言,由于人体长期坐在电脑前工作,使得颈部承受较大的负担,尤其当人们集中精力投入工作的时候,颈部长时间得不到活动,长此以往,容易导致颈椎、肩周等处出现病痛。根据现有常识,人们在互联网上能够获得很多种活动颈部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需要人们主动去采纳、运动,在紧张的工作中,人们难以保证以固定的时间间隔主动去活动颈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颈部锻炼器、练习器等健身设备对颈部进行按摩、理疗,这种方式需要用户自发、主动的进行锻炼,难以长期坚持,当用户采用定时提醒锻炼的方式,则不管用户在定时期间是否已经进行运动,都会在固定的时间点提醒,难以实现提醒功能的有效性,同时,用户无法了解颈部的运动量以及颈部的健康状况,不能起到颈部保健和疾病预防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人体颈部运动量监测方法,该管理方法通过采集装置、手机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与数据统计,使得用户能够直观地获得颈部运动量等信息,实现对上述信息的调阅、统计和记录,并提醒用户加强或者保持颈部运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体颈部运动量监测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通过一采集装置对人体颈部的活动状态进行采集,该采集装置佩戴于人体颈部,其包括有单片机以及电性连接于单片机的陀螺仪传感器、蓝牙通信模块和时钟模块,所述陀螺仪传感器对其在X轴、Y轴和Z轴方向的角速度数据发送至单片机,单片机根据该角速度数据获得颈部运动强度数据,单片机通过时钟模块获取时间信息;步骤S2,所述单片机将颈部运动强度数据和时间信息通过蓝牙通信模块发送至一手机,由手机将颈部运动强度数据、时间信息和该手机获取的地理位置信息打包成数据包,再将该数据包通过互联网上传至服务器;步骤S3,所述服务器解压数据包,保存颈部运动强度数据、地理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生成统计报表,根据统计报表计算用户的平均运动频度信息,并且将该平均运动频度信息返回至手机,以令手机发出提示信息。
优选地,所述服务器包括有数据库和WEB服务器,所述WEB服务器用于接收手机通过互联网发来的HTTP请求,并且应答手机的上传数据请求、下载数据请求或者获取报表请求,所述手机带有GPS模块并且通过该GPS模块获取地理位置信息。
优选地,所述服务器还包括有数据归档服务器和文件服务器,该数据归档服务器用于对颈部运动强度数据、地理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进行数据存储和数据调阅,其中,数据存储过程为:当WEB服务器收到手机发来的数据包时,向数据归档服务器调用数据存储EJB,数据归档服务器解压数据包,获取颈部运动强度数据、地理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并按预设的归档文件格式组织成归档文件,并且保存至文件服务器,然后在数据库中记录该归档文件名所对应的用户ID和起始时间;数据调阅过程为:当WEB服务器收到手机发来的调阅历史数据请求时,向数据归档服务器调用数据调阅EJB,数据服务器从数据库中根据用户ID、时间信息查询相应的文件名,再从文件服务器中逐个读取、解析文件,获得该颈部运动强度数据、地理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然后将获取的数据打包成数据包,再将该数据包发送回WEB服务器,以令手机从WEB服务器下载该数据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10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