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通径平衡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27999.8 | 申请日: | 2013-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5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俞志刚;马瑜安;夏海红;何宇华;张国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B63H2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57 | 代理人: | 王庆海;黄云铎 |
地址: | 2000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通 平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配件,尤其涉及一种平衡阀。
背景技术
通常我们把舵机对水流的作用力矩叫作正力矩,而水流力对舵叶的作用促使舵叶快速转动的力矩叫作负力矩。当很大的负力矩作用在舵叶上,使舵叶快速转动并和原舵叶转动方向一致,这时舵叶势必带动舵机柱塞快速移动,当柱塞的移动速度大大超过了舵机主油泵的供油量时,容易造成油缸因供油不足而被抽空,大量空气进入油缸。其后果是:舵机失灵,系统出现冲击、振动、噪音、爬行等不良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自行设计的液压舵机曾在系统中增设安全止回阀、液控单向阀、缓冲阀等。但都未能很好地解决该问题。
现有国产液压舵机平衡阀通径为10-20mm,流量小于120L/min,通常用于扭矩小于450kNm的舵机。当超出该通径及流量范围时,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技术方案实现:a.采用双液控单向阀(参见图1);b.采用单向阀、顺序阀、换向阀及溢流阀等众多阀件组合形成一种液压舵机专用阀组(参见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1954968B)来实现。
在技术方案a中,由于对于负力矩的克服采用的是锥阀形式的双液控单向阀,导致系统的流量不平衡,容易产生很大的液压振动,不仅使系统产生很大的噪音,而且长时间的振动容易造成弹簧的疲劳而折断,从而丧失隔离和稳舵的功能。
技术方案b阀件众多,原理过于复杂使得阀组成本及故障率较高、响应慢,阀组尺寸偏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大通径平衡阀,其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可靠,这种结构的平衡阀的通径可以做的大于目前现有国产液压舵机平衡阀通径,流量可达200L/min,可配套应用于扭矩在500kNm以上的舵机,实现隔离、稳舵及抗负扭矩功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通径平衡阀,所述平衡阀包括:
阀体、弹性体座、固定塞块、第一弹性体、单向阀、滑阀、第二弹性体、第三弹性体、阻尼器以及端盖;
所述阀体开设有内孔、与油泵排出的压力油连接的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与外负载连接的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与第一进油口连通的第一内部控制腔、与第二进油口连通的第二内部控制腔,第一内部控制腔和第二内部控制腔分别作用到滑阀的左右两端;
所述滑阀安装在所述阀体的内孔中,其两端依次连接弹性体座、第三弹性体和端盖;其内部开设有孔道;其孔道左右侧壁对称开设第一通流孔、第二通流孔,分别与其孔道相通;在位于左侧的第一通流孔和第二通流孔之间开设第一节流边,在位于右侧的第一通流孔和第二通流孔之间开设第二节流边;
所述单向阀对称安装,通过第二弹性体和固定塞块固定在所述滑阀的孔道两侧,其侧壁与所述第一通流孔相接;;
固定塞块套在所述阻尼器上,所述阻尼器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弹性体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且一端连接固定塞块,另一端连接端盖。
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塞块为螺塞;所述孔道的端部为内螺纹孔道。
更进一步地,所述滑阀为圆柱形式滑阀。
更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为锥面密封单向阀。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体、第二弹性体或第三弹性体为弹簧。
由本发明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大通径平衡阀包括安装在阀体内的滑阀,以及安装在滑阀孔道的单向阀,其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可靠,这样结构的平衡阀的通径可以做的大于目前现有国产液压舵机平衡阀通径,流量可达200L/min,可配套应用于扭矩在500kNm以上的舵机,实现隔离、稳舵及抗负扭矩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双液控单向阀的工作原理图;
图2是大通径平衡阀的三维剖面图;
图3是大通径平衡阀的结构图;
图4是大通径平衡阀的接口A、B、C、D置于同一面的三维外形图;
图5为大通径平衡阀的接口A、B置于底面,接口C、D置于顶面的三维外形示意图;
图6为大通径平衡阀的接口A、B置于底面,接口C、D置于侧面的外形示意图;
图7为大通径平衡阀的中位机能原理图;
图8为大通径平衡阀的左位机能原理图;
图9为大通径平衡阀的左过渡位机能原理图。
阀体1、弹簧座2、螺塞3、第一弹簧4、单向阀5、滑阀6、第二弹簧7、第三弹簧8、阻尼器9、端盖10、第一通流孔21、第二通流孔22、第一节流边31和第二节流边32。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279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卡接注塑连接件
- 下一篇:一种深海集成型液压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