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自充气轮胎的泵和致动器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19225.0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7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K.库马;A.T.佩罗内-帕凯恩;E.迪伦伯格;D.P.L.M.欣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23/12 | 分类号: | B60C23/1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涛;何逵游 |
地址: | 美国俄亥俄州***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充气 轮胎 致动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自充气轮胎,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一体化的空气泵送系统的自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常的空气扩散使轮胎压力降低。轮胎的自然状态是处于充气状态。因此,驾驶员必须重复地动作以维持轮胎压力,否则他们将看到降低的燃料经济性、轮胎寿命和降低的交通工具制动和操纵性能。已提出了轮胎压力监测系统,以便当轮胎压力明显低时警告驾驶员。然而,这种系统仍依赖于驾驶员在被警告时采取补救动作,以将轮胎重新充气至推荐压力。因此,期望的是在轮胎内合并自充气特征,其将对轮胎进行自充气。
发明内容
依据本发明的第一系统包括:轮胎,其具有轮胎腔体、分别从第一和第二轮胎胎圈延伸至公用轮胎胎面的第一和第二侧壁;和压缩致动器机构,其被安装至轮胎处于轮胎腔体内,用于将空气传递至轮胎腔体。所述压缩致动器机构包括由弹性的可变形材料形成并容纳一定量的不可压缩介质的中空容纳体。所述中空容纳体响应于旋转时的轮胎的变形和恢复在变形状态与非变形状态之间往复地变形或者变换。所述中空容纳体在变形状态中排走一定量的不可压缩介质用于产生压缩力,由所述压缩力将一定体积的空气传递至轮胎腔体。所述中空容纳体被成形为促进轮胎旋转期间的枢转。
根据第一系统的另一方面,所述中空容纳体在所述轮胎的一次旋转内在所述变形状态与所述非变形状态之间操作地经受一次循环变形。
根据第一系统的又一方面,所述中空容纳体的循环变形沿轮胎旋转的正向方向或者后向(rearward)方向发生。
根据第一系统的再一方面,泄压阀被安装至所述轮胎,用于在所述轮胎腔体的空气压力超过预设的轮胎充气压力的情况下,从所述轮胎腔体释放空气。
根据第一系统的又一方面,所述中空容纳体的变形由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中的一个的弯曲导致。
根据第一系统的再一方面,泵组件被附至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中的一个。所述泵组件包括压缩器体,其被附至所述中空容纳体并具有空气腔室。所述空气腔室具有用于容许空气进入所述空气腔室中的入口开口和用于将空气从所述空气腔室引导至所述轮胎腔体的出口开口。所述压缩器体进一步包括第一阀机构和第二阀机构,所述第一阀机构和第二阀机构处于所述压缩器体内,用于与所述中空容纳体的循环变形同步地分别往复地打开和关闭所述入口开口和所述出口开口。
根据第一系统的又一方面,泄压阀机构在所述轮胎腔体内的空气压力超过预定压力时从所述轮胎腔体释放空气。所述泄压阀机构被附至所述中空容纳体,并包括泄压阀和从所述泄压阀起的空气流动通路,其定位成使空气从所述轮胎腔体操作地逆向流动通过所述压缩器体,并离开所述中空容纳体的入口开口。
根据第一系统的再一方面,所述第一阀机构和第二阀机构分别作为定位在所述压缩器体的空气腔室中的单独部位处的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进行操作。
根据第一系统的又一方面,所述第一阀机构包括座置压缩器体的空气腔室内的活塞构件。所述活塞构件与所述中空容纳体的循环变形同步地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循环地移动。所述活塞构件操作地打开和阻塞所述压缩器体的入口开口。
根据第一系统的再一方面,所述中空容纳体具有都面向所述轮胎腔体的第一线性区和第二线性区。当所述侧壁邻近所述轮胎的印迹时,这两个线性区的联合促进所述中空容纳体的枢转和所述介质的压缩。
根据第一系统的又一方面,所述中空容纳体具有都面向所述轮胎腔体的第一弯曲区、第二切口区和第三线性区。当所述侧壁邻近所述轮胎的印迹时,所述第二切口区促进所述中空容纳体的枢转和所述介质的压缩。
根据第一系统的再一方面,所述中空容纳体具有内部切口区和外部切口区。当所述侧壁邻近所述轮胎的印迹时,所述内部切口区和外部切口区促进所述中空容纳体的枢转和所述介质的压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未经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192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H型钢加固方法
- 下一篇:玄武岩纤维板复合岩棉A级防火保温装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