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类苝单酰亚胺二聚体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18983.0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95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肖义;张有地;王赫麟;赵振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01/14 | 分类号: | C07D401/14;C07D221/18;C07D40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24***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类 苝单酰 亚胺 二聚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类苝单酰亚胺二聚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苝单酰亚胺是一类具有大平面刚性共轭骨架的染料;目前,苝单酰亚胺衍生物已经发展了很多种。其中,2种重要的中间体苝单酰亚胺硼酸酯和苝单酰亚胺三丁基锡被广泛的利用(Nolde F.,Pisula W.,Müllen K.,et al.,Chem.Mater.,2006,18,3715-3725;Geerts Y.,Quante H.,Müllen K.,et al.,J.Mater.Chem.,1998,8,2357–2369)。我们以文献Cremer J.,Mena-Osterit E.,P.et al合成的思路为依据。因此,苝单酰亚胺二聚体被高效的合成,主要是由于苝单酰亚胺二聚体具有特殊一类的大平面的非共轭体系的染料分子,其合成是通过苝单酰亚胺硼酸酯或者苝单酰亚胺三丁基锡和含有一类二溴代或者二碘代芳烃经过Suzuki偶联反应制备。并且在可见光的区域内具有强烈的π-π*宽吸收带,很好的突出了染料本身的发光特性,其苝单酰亚胺二聚体分子被广泛的应用在有机半导体领域,例如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电致发光二极管、有机激光器、荧光探针和液晶显示等方面。因此,在工业化领域,苝单酰亚胺及衍生物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它的新结构的研发和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将其合成的一类苝单酰亚胺二聚体的分子应用在有机半导体领域,例如典型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方面。并且致力于研究可溶性分子,进而利用溶液加工的方法制作有机体异质节太阳能电池。并且其光性能在可见光区域也具有宽和近红外的吸收带。
本发明提供一类苝单酰亚胺二聚体通式(Ⅰ)
式中,R1为H、C1~C20直链烷烃、C1~C20支链烷烃、Ar= 其中,n=1、2或3;R2为H、C1~C20直链烷烃或C1~C20支链烷烃;R3为CH3、CH(CH3)2、CH2CH(CH3)2、CH(CH3)CH2CH3、苯基或R4和R5为H、C1~C20直链烷烃或C1~C20支链烷烃。
通式(Ⅰ)化合物可以根据如下流程制备:
(1)
(2)
式中,X=Br或I;R1=H、C1~C20直链烷烃、C1~C20支链烷烃、Ar=
其中,n=1、2或3;R2为H、C1~C20直链烷烃或C1~C20支链烷烃;R3=CH3、CH(CH3)2、CH2CH(CH3)2、CH(CH3)CH2CH3、苯基或R4和R5为H、C1~C20直链烷烃或C1~C20支链烷烃。
本发明中一类苝单酰亚胺二聚体的制备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189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氢化吡啶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液晶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