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流特高压同塔双回路直线塔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12789.1 | 申请日: | 2013-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6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柯嘉;李喜来;田璐;袁骏;曾德森;张华;舒爱强;杨景胜;白强;胡星;曾二贤;张轶;徐彬;夏谦;冯德奎;高培国;李鑫;高如涛;傅鹏程;葛保斌;章怡;吴彤;杨磊;赵雪灵;何文俊;刘勇;刘从法;张哲鑫;王启明;邹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2/00 | 分类号: | E04H12/00;E04H12/08;E04H12/24;H02G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流 高压 回路 直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压铁塔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交流特高压同塔双回路直线塔。
背景技术
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一般指电压等级为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技术。采用特高压输电技术可以降低单位输送容量的塔材指标、基础指标、走廊宽度等,减少远距离输送时的电能损耗。对于我国能源分布及经济发展布局,采用适合于远距离输送的特高压技术势在必行。
随着我国电力建设的不断推进,线路走廊越来越紧缺。特别是,特高压线路线间距较大,线路走廊比一般线路更宽,而线路走廊的增大直接导致房屋拆迁量的增多,因而,特高压线路走廊紧张的矛盾尤为突出。
现有的用于输送交流特高压的铁塔为I型直线塔,即为采用I型悬垂串挂线方式的直线塔。但是,采用I型直线塔输送交流特高压,为了保证足够的电气间隙,其线路走廊较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交流特高压同塔双回路直线塔,以解决输送交流特高压时线路走廊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交流特高压同塔双回路直线塔,包括:
塔身;
固定于所述塔身顶部的第一导线横担,所述第一导线横担上表面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地线支架;
固定于所述塔身,与所述第一导线横担具有设定间距的第二导线横担;
固定于所述塔身,与所述第二导线横担具有设定间距的第三导线横担;
其中,所述第一导线横担、第二导线横担以及第三导线横担均设置有用于固定Y型悬垂串的挂架。
优选的,在上述交流特高压同塔双回路直线塔中,所述第三导线横担的一端距离所述塔身竖直方向的中轴线的距离范围为20.22m-20.59m,包括端点值。
优选的,在上述交流特高压同塔双回路直线塔中,所述第二导线横担的一端距离所述塔身竖直方向的中轴线的距离范围为18.89m-19.19m,包括端点值。
优选的,在上述交流特高压同塔双回路直线塔中,所述第一导线横担的一端距离所述塔身竖直方向的中轴线的距离范围为18.19m-18.59m,包括端点值。
优选的,在上述交流特高压同塔双回路直线塔中,所述第三导线横担还设置有用于固定V型悬垂串的挂架。
优选的,在上述交流特高压同塔双回路直线塔中,所述交流特高压同塔双回路直线塔的呼称高范围为54m-69m,包括端点值。
优选的,在上述交流特高压同塔双回路直线塔中,所述地线支架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线横担固定,另一端背离所述塔身向斜上延伸;
其中,在所述第一导线横担、第二导线横担以及第三导线横担悬挂Y型悬垂串后,Y型悬垂串与导线的接触点在水平面的投影位于对应地下支架在所述水平的投影内。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所提供的交流特高压同塔双回路直线塔的第一导线横担、所述第二导线横担以及第三导线横担均设置有用于固定Y型悬垂串的挂架,即所述第一导线横担、所述第二导线横担以及第三导线横担均可用于固定Y型悬垂串的挂架的横担,在进行交流特高压输电时,能够有效降低输电线路的走廊宽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一种交流特高压同塔双回路直线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流特高压同塔双回路直线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现有技术在进行交流特高压输送时采用的I型悬垂串挂线方式的直线塔。
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一种交流特高压同塔双回路I串直线塔,在上导线横担1、中导线横担2以及下导线横担3的两端均设置有I型悬垂串。
但是,采用I型悬垂串挂线方式的直线塔由于I型悬垂串随风摆动范围较大,为了保证悬挂在I型悬垂串下端的导线与支撑各横担塔身之间、与邻近横担之间具有足够的电气间隙,需要设置较大的导线相间距,这会导致线路走廊宽度较宽。
发明人研究发现,可以采用Y型悬垂串的高压铁塔进行交流特高压的输送,能够减小导线相间距,进而有效降低线路走廊宽度。
基于上述研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流特高压同塔双回路直线塔,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127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