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云技术的发电、配电及智能优化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09891.6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5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发明(设计)人: | 朱道飞;吴静秋;王华;朱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H02J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技术 发电 配电 智能 优化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云技术的发电、配电及智能优化的系统和方法,属于电力和信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调配庞大而复杂,自电力系统厂网分离后,煤炭供应、发电、配电等单位单独运维,导致电力系统协调性差效率低,煤价的突变、气候的突变、用户需求的突变和新能源电站发电负荷的突变使得电网调度难上加难,这威胁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调度运行,而且由于调配不协调,导致部分能源浪费。如果能够对电力系统各单位进行统一优化调配,其意义重大。
目前的相关专利对此提出了一些处理方法,这些方法仅对电力系统中的局部进行了改进,仍然没有对电力系统进行全局改进和优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号为201220432675.X公开了一种“发电系统电能质量的云监测系统和电力系统”,可以对电能质量进行云监测,但是没有给电网提供优化的调度方案,而且所述终端没有安全模块,其安全运行得不到保障。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1110150826.2提供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电力实时数据一体化处理系统及设计方法”,可以实现电力数据实时处理和传递,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高效率,但是该系统只能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却不能进行符合电力系统实情的调配优化,而且处理范围较窄,没有包括所有与电力系统紧密相关的所有单位部门的实际数据。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1210123885.5提供 “一种基于移动云计算的电力系统资源整合集成方法”对电网系统的电力资源进行了整合,但未涉及电网以外的其他重要电力单位,如发电集团等。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1210233173.9提供一种“云技术在电网电力信息控制中的应用”所述技术可以应用于配电生产系统中,降低配电生产系统中客户端硬件配置的要求,但是该技术同样不能适用于电网以外的其他重要电力单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云技术的发电、配电及智能优化的方法。在庞大的电力系统中,本方法借助于云技术,可以将电力系统内所有单位连接起来,通过网络运营商的支持,进行电力信息实时传递和处理,且同时通过利用云技术和云端中心机房对电力系统进行智能优化调配,使得电力系统运行效率更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1、各电网公司通过电网公司终端向云端资源平台上传下一时间段各地区电力调度需求;日常用户和临时用电大户分别通过日常用户终端和临时用电大户终端向云端资源平台上传下一时间段的用电需求;各气象局通过气象局终端向云端资源平台上传下一时间段各地的气象信息;各新能源电站通过新能源电站终端向云端资源平台上传电站运行情况信息,同时各新能源电站通过新能源电站终端从云端资源平台下载当地气象信息,计算出下一时间段电站可运行负荷信息;各煤炭供应商通过煤炭供应商终端向云端资源平台上传可提供的煤炭量及价格等信息;各发电集团通过发电集团终端向云端资源平台上传旗下火电站运行情况信息及下一时间段电站可运行负荷信息,并且下载煤炭供应商提供的煤炭信息;各微网通过微网终端向云端资源平台上传该微网的富余电量或需求电量信息;
2、云端资源平台包括若干个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云端中心机房,各云端中心机房之间可以实现即时通信,各云端中心机房和与云端资源平台相连的各电力部门之间也可以实现即时通信,而系统内通信服务同时由全国各大网络运营商提供,解决网络环境问题,保证通信的及时性,通讯过程包括有线网络连接(光纤通讯网络)和无线网络连接(2G/3G/4G);
3、云端中心机房包含若干服务器,服务器按功能划分为数据存储模块、数据计算模块、优化配置模块、控制模块、安全模块、人机交互模块、通信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工作人员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调用控制模块操作云端服务器,通过通信模块与其他电力部门进行通信,云端服务器对电力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优化配置,并将优化后的调配信息发给与云端连接的各电力部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098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塑成型机的控制方法以及注塑成型机
- 下一篇: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