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微距镜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08351.6 | 申请日: | 2013-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3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长庚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24 | 分类号: | G02B13/24;G02B13/02;G02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微距 镜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微距镜头。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照相机用从无穷远到近距离均可很好成像的微距镜头,最近距离的最大摄影放大倍率都在1倍(等倍)以内,放大倍率超过1倍就无法保证无穷远与最近距离同时很好的成像,比如公知的日本特开2005-189727号专利,物体从无穷远向近距离移动时,第一组镜片组从像侧向物体侧移动实现合焦。最大摄影放大倍率为1倍,如果再扩大到2倍的话,则第一组镜片组的移动量就会太长,体积将变得很大,并且像差也会无法补正的很好,
还有公知的日本特开2009-145589号专利,物体从无穷远向近距离移动时,第一组镜片组和第二组镜片组从像侧向物体侧移动来实现合焦。最大摄影倍率为1倍,如果再继续扩大,为了合焦,第一镜片组和第二镜片组的移动量将大幅度的延长,这样体积就会变得很大,另外无穷远和最近微距的性能将无法同时补正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超微距镜头,从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超微距镜头,从物体侧起至像面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G1,负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G2至少两个部分组成,物体从无穷远向近距离移动时,所述的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从像方侧向物体侧移动来实现合焦,前述的第一透镜为主合焦组,第二透镜组为辅助合焦组,物体从无穷远到最近接时,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的移动量满足以下条件式:
0.5≤(A11/B11)/(A22/B22)≤1.5 (1)
其中,
A11:物体从无穷远到摄影放大倍率为1倍时,第一透镜组的移动量;
B11:物体从无穷远到摄影放大倍率为1倍时,第二透镜组的移动量;
A22:物体从无穷远到摄影放大倍率为2倍时,第一透镜组的移动量;
B22:物体从无穷远到摄影放大倍率为2倍时,第二透镜组的移动量。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超微距镜头满足条件式(2);
0.1≤F1/(EF×At)≤0.6 (2)
其中,
F1:前面叙述的第一透镜组的焦点距离;
EF:整个光学系统处于无穷远状态时的焦点距离;
At:镜头的最大摄影倍率。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超微距镜头满足条件式(3);
1.0≤B22/B11≤2.5 (3)。
发明人经过大量反复的实验,发现:如果超过条件式(1)的上限的话, 等倍放大倍率时,第二组透镜的辅助合焦移动量则不足,这样等倍放大倍率和2倍摄影放大倍率的像面弯曲就不能同时补正好,如果超过条件式(1)的下限的话,等倍摄影放大倍率时,由于第二透镜组的辅助合焦的过度补正,也会导致等倍摄影放大倍率和2倍摄影放大倍率的像面弯曲不能同时补正好。
如果超过条件式(2)的上限的话,第一透镜组的屈光度就会太弱,如果要实现近距离合焦的话,第一组透镜的移动量就会太长,而无法实现小型化,低成本化,如果超过条件式(2)的下限的话,第一透镜组的屈光度太强,虽然可以很容易实现小型化,低成本化,但是由于第一透镜组屈光度太强,就会导致色差,球差等各像差无法得到很好的补正。
如果超过条件式(3)的上限的话,第二透镜组辅助合焦时,1倍摄影放大倍率的辅助合焦量会不足,或者2倍合焦时,辅助合焦量过补正,这样就无法实现1倍和2倍摄影倍率的像差同时得到很好的补正,如果超过条件式(3)的下限的话,第二透镜组辅助合焦时,1倍摄影放大倍率的辅助合焦量太大,或者2倍合焦时,辅助合焦量不足,这样也无法实现1倍和2倍摄影倍率的像差同时得到很好的补正。
由于采用了以上结构,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从无穷远到摄影倍率大于1.0倍以上,小体积,低成本,高性能的超级微距镜头。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微距镜头;
图2为第一实施例微距镜头的无穷远、1倍摄影倍率和2倍摄影倍率的球面像差、场曲像差、畸变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3为第二实施例的微距镜头;
图4为第二实施例微距镜头的无穷远、1倍摄影倍率和2倍摄影倍率的球面像差、场曲像差、畸变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5为第三实施例的微距镜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长庚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长庚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083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