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定子的电力线连接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06923.7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58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三浦幸夫;内山和良;依田和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3/50 | 分类号: | H02K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62 | 代理人: | 周靖,郑霞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子 电力线 连接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电动机的定子所具备的配线基板上连接电力线的构造。
背景技术
卷绕在电动机的定子铁芯上的线圈的绝缘膜电线的缠绕始端或终端和来自电源的电力线,经由印刷配线基板连结。
作为电力线,通常使用铜线等芯线用筒状电绝缘材料包覆的引线。在将引线与印刷配线基板连接的构造中,具有将引线与印刷配线基板直接连接的构造和经由连接器将引线与印刷配线基板间接连接的构造。
在将引线与印刷配线基板直接连接的构造中,在设于印刷配线基板的通孔内直接插入引线的芯线进行钎焊,将引线的结合部附近折弯使其以顺着印刷配线基板的方式布置。
另一方面,在经由连接器将引线与印刷配线基板间接连接的构造中,在印刷配线基板的配线图案上钎焊阴型或阳型连接器,并且在引线的芯线上钎焊阳型或阴型连接器,将连接器彼此连接并确保导通。
作为与在配线基板上连接引线的构造相关的技术,公开有如下连接构造,即,将引线的端部钎焊在分割基板的第一及第二焊盘图案(パターンランド)的引线钎焊焊盘部,另一方面,在配线基板下面的被抗蚀膜包覆的导通图案的前端设置第三及第四焊盘图案,在配线基板支承部夹设分割基板并载置配线基板,用螺丝联接固定,分别压焊第一焊盘图案和第三焊盘图案及第二焊盘图案和第四焊盘图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83613号公报
但是,在将现有引线与印刷配线基板直接连接的构造中,在向印刷配线基板的通孔内钎焊引线的芯线后,将引线的芯线以顺着印刷配线基板的方式折弯并整理。因此,连接作业花费时间和工时,制造成本增大。
另外,当在印刷配线基板的薄铜箔上进行钎焊时,因烙铁的热,基板和铜箔的结合受损,铜箔有可能剥离,连接的可靠性降低。
另外,当对引线施加负载或振动时,在芯线的结合部直接受到负载或振动,芯线有可能疲劳断裂,连接的可靠性降低。
另一方面,在经由连接器将引线与印刷配线基板间接连接的构造中,在引线和印刷配线基板之间夹设一对连接器,使得零件数量增加,制造成本增大。
另外,由于连接器为可拆装的构造,因此,由于电动机振动等而变得接触不良,连接的可靠性降低。
另外,连接器决定端子间距,所以成为与该端子间距一致的图案间隔。因此,电绝缘的爬电、空间距离受该图案间隔制约,难以确保由安全标准等规定的爬电、空间距离。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使用分割基板代替连接器,因此,可以降低成本,能够通过联接固定消除连接不良等,但连接构造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子的电力线连接构造,其以简单的构造在不增大制造成本的情况下就可以提高连接的可靠性,且能够确保电绝缘的爬电、空间距离。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定子的电力线连接构造,是在定子所具备的配线基板上连接作为电力线的引线的构造。
在所述配线基板的焊盘上结合有可缩径的导入端子,在与上述焊盘结合的所述导入端子内布置有上述引线的芯线。
在夹压上述导入端子并压接好上述引线的包覆部及芯线的状态下,将上述引线的芯线结合于上述导入端子。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定子的电力线连接构造在与配线基板的焊盘结合的导入端子内布置引线的芯线。在夹压导入端子并压接好引线的包覆部及芯线的状态下,将引线的芯线结合于导入端子。
根据本发明的定子的电力线连接构造,由于是利用导入端子支承引线的包覆部,因此能够利用包覆部承受作用于引线的负载而防止芯线的断裂,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
另外,由于是只在配线基板的焊盘上结合可缩径的导入端子的简单的构造,因此,设计的自由度高,能够不增大制造成本,确保电绝缘的爬电、空间距离。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定子的电力线连接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是实施方式2的定子的电力线连接构造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符号说明
10 定子、
30 配线基板、
31 焊盘、
40 电力线(引线)、
41 芯线、
42 包覆部、
51 导入端子、
52 插入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洋电气株式会社,未经山洋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069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径向及端面跳动测量装置
- 下一篇:透明平板平面度的快速检测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