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输送颗粒介质的柱塞泵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06419.7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0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孙立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聚能高压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15/00 | 分类号: | F04B15/00;F04B5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闫俊芬 |
地址: | 300402 天津市北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 颗粒 介质 柱塞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压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能输送颗粒介质的柱塞泵。
背景技术
柱塞泵(往复泵)是一种依靠活塞、柱塞或隔膜在泵缸内往复运动使缸内工作容积交替增大和缩小来输送液体或使之增压的容积式泵。目前,在高压水射流辅助破岩落煤、井下液压支柱供液、高压水射流清洗、冶金除鳞、粉末冶金、船舶清洗除污、基础工程、液体输送、工程掘进以及各种胶管、金属管、油田钻井井口设备试压用泵都应用着各种高压往复泵。
其中,可输送颗粒介质的往复式柱塞泵的工作原理为:泵的传动型式为电动机一减速器一主泵(曲轴)一冲洗泵曲轴。当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带动泵的动力端的曲轴,经过曲柄连杆机构,把旋转运动变成往复直线运动,动力端十字头连接杆与泵的液力端柱塞连接。随着泵动力端的运行,带动液力端的柱塞作低压吸入,高压排出的交替连续运行完成介质的输送。
然而,由于输送颗粒介质,在柱塞往复运行时,在进液及排液时需要将相应的通孔进行封堵或者释放,当介质为水时可以通过单向阀类结构来实现,但是当介质为颗粒介质时,单向阀类结构很容易被颗粒干扰,影响密封效果,直接导致性能下降,所以就需要一种能输送颗粒介质的柱塞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能能输送颗粒介质的柱塞泵。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能输送颗粒介质的柱塞泵,包括动力端和液力端,所述的液力端包括内部形成有至少两个柱塞腔的柱塞室、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柱塞室外侧并与所述的柱塞腔连通的进液室,可转动地设置在进液室内且内端口与所述的柱塞室外侧板紧密接触并可择一地与所述的柱塞腔连通的排液弯管,所述的排液弯管外端口与高压管路连通。
按本发明的设计理念,可用于两个柱塞腔或者多个柱塞腔,当为两个时,驱动排液弯管往复摆动即可,党委三个或者三个以上时,驱动排液弯管旋转即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其中,所述的排液弯管之所以为弯管是指其内端口可以一个轴为中心旋转,以内端口不与轴发生干涉为宜,即,各柱塞室设置在以中心旋转轴为中心的同一圆上。
所述的柱塞室的顶板上固定设置有硬质耐磨板,所述的硬质耐磨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的柱塞腔对应的通孔,所述的排液弯管的内端口所述的硬质耐磨板紧密接触且可相对其摆动,所述的排液弯管的摆动有两个工位以分别与两个硬质耐磨板上的通孔对应。
在所述的柱塞室的顶板上可受驱旋转地设置摆动轴,所述的排液弯管上一体地设置有可固定套设在所述的摆动轴上并与其同步转动的套筒,所述的排液弯管可受摆动轴驱动沿所述的摆动轴往复摆动。
所述的排液弯管的驱动机构包括与摆动轴延伸出柱塞室外部尾端垂直固定连接的摆臂,两个分别可旋转地设置在泵体两侧并与相邻侧摆臂传动连接的两个旋转块,以及两个设置在泵体两侧且可沿柱塞运动方向滑动的顶杆,所述的顶杆前端可与所述的旋转块碰撞并驱动其转动,所述的顶杆的末端设置有顶块,所述的顶块可在所在侧的柱塞向上运动时与该侧的十字头或者曲轴碰撞以将排液弯管的内端口与该柱塞腔口连通。
所述的摆臂与旋转块经链条传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利用往复动作的排液弯管将高压液体导出,排液弯管的内端口会紧贴着硬质耐磨板到达该柱塞对应的通孔处实现液体导出,在移动过程中排液弯管与硬质耐磨板紧密接触不会有介质泄露,可以保持排液弯管内的高压,且当与通孔对正过程中,通孔开口以及排液弯管内端口间的紧密接触以及剪切力会排开一切杂质,甚至可以将在缘口处的颗粒切碎以保证接触处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柱塞泵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所示A部局部放大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柱塞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3所示B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聚能高压泵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聚能高压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064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