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侧发光LED模组及LED灯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04832.X | 申请日: | 2013-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6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宋新新;孙亚轩;吴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9/00;F21V13/1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光 led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LED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发光LED模组及LED灯。
背景技术
现有的LED灯具,其发光模块多使用蓝光激发YAG荧光粉的白光LED,虽然这种LED制作工艺成熟,成本低和光效较高,但是显色指数并不理想,不能满足优质照明的需求。
现有的技术采用白光LED,红光LED及绿光LED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排布,或者是白光LED和红光LED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排布构成LED灯的发光模块,应用于直下式灯具,优点是可以较明显的提高显色指数,缺点是灯具的厚度比较厚,不够美观,直下式的方式比较容易产生眩光,光线不够柔和,这些问题在现在这个越来越注重光源舒适性,外形美观化,轻薄化的LED产品时代,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专利CN201198966Y公开了一种LED灯具,包括灯壳和安装在灯壳内的LED模组,其LED模组含有白光LED,红光LED和绿光LED三种,所述白光LED、红光LED和绿光LED的光强度比为7-8:1.4-2:1。该LED灯具显色指数有明显的提升,在低色温段较同类产品光效较高。但是其容易产生眩光,光线不够柔和且其灯具的厚度比较厚,不够美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的LED灯具光源舒适性差、灯具的厚度比较厚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光源舒适、灯具的厚度较薄的侧发光LED模组及含有该模组的LED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侧发光LED模组,所述模组包括:反射板、U型灯框、LED光源、棱镜、增光片和扩散板;所述U型灯框位于所述反射板的一侧边,且所述U型灯框的开口正对反射板一侧;所述LED光源设置在所述U型灯框内并位于U型灯框的底部,且所述LED光源至少包括红光LED和白光LED;所述棱镜设置在所述U型灯框和所述反射板之间,且所述棱镜与所述U型灯框密封形成封闭的第一腔体;所述增光片位于反射板的上面,所述扩散板位于增光片上面,且所述增光片、所述反射板与所述棱镜密封形成封闭的第二腔体。
优选地,所述U型灯框包括一竖向放置的底部、从所述竖向放置的底部上端点向上延伸的第一侧边和从所述竖向放置的底部下端点向下延伸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分别与水平方向形成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10-60°,所述第二夹角为10-60°。
优选地,所述棱镜包含入光面和相对的出光面,所述入光面为平面,所述出光面由两个斜面组成,所述两个斜面相对于入光面一侧的角度为80-140°。
优选地,所述两个斜面相对于入光面一侧的角度为110-120°。
优选地,所述LED光源中白光LED与红光LED的个数比为1-10:1。
优选地,所述LED光源中白光LED与红光LED的个数比为2-4:1。
优选地,所述红光LED与白光LED排列成至少一个条形光源。
优选地,所述白光LED和红光LED间隔排列。
优选地,所述LED排列的间距为P,所述LED光源与所述棱镜入光面之间的距离为L,且所述P与L的关系为0.3≤L/P≤10。
优选地,所述增光片为两片正交的增光片。
优选地,所述反射板上表面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为波浪状或者锯齿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包括灯壳和位于灯壳内的LED模组;其中,所述LED模组为本发明所述的侧发光LED模组。
本发明的侧发光的LED模组,LED模组位于反射板的一侧边,减小了LED模组的厚度,采用由红白两色组成的LED光源放置在灯具U形灯框内,本发明的LED光源中包含补充的红色光谱,故显色指数比较高。同时光线从侧面发出,经过混光后通过棱镜,反射板及增光片装置后从正向出光面出射,再经扩散板雾化,使光线柔和,均匀,不会产生眩光。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采用较低成本方式实现了高显色指数要求,同时使灯具轻量化并提升了光学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侧发光LED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U型灯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棱镜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条形光源排列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反射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反射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048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装置及背光模块
- 下一篇:新型柔性LED灯带的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