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矸石山系统灭火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01122.1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96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宫有寿;王晓军;王兵;张红;梅傲雪;温美佳;申彦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绿巨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06 | 分类号: | A62C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00 山西省太原***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矸石 山系 灭火 方法 | ||
1.一种煤矸石山系统灭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观察火情及布设测温点确定着火点,确定粒径分布及孔隙率,对燃烧穴采用挖除灭火处理;进行山体削坡整形,在削坡整形的基础上,对矸石山下部露出的粗矸石及削坡整形时露出的火区进行喷射注浆灭火;在马道内侧及山体中下部有自燃迹象的位置,采用开沟注浆防火;对治理区进行环坡脚封闭灭火;对坡面进行全封闭灭火;设置排水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矸石山系统灭火方法,其特征在于:全程利用热电偶测温,测温过程按照“打孔---热电偶插入孔中---等待7-10分钟---测温---记录”的顺序依次进行;勘察方法采用“品字形”测温法,对高温、燃烧区域进行测温,每隔6m打孔测温,测温孔分布成品字形;之后根据上次测温数据,围绕温度大于80℃的测温点,逐渐减小打孔间隔,增加测温深度,逼近着火点,确定发火区、蓄热区及临界区的范围及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煤矸石山系统灭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粒径分布及孔隙率是指在发火区、蓄热区及临界区内每个区域取样测定各个区域的粒径分布及孔隙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矸石山系统灭火方法,其特征在于:开挖完成后马上用液力喷射机将水0.5-1.5m3、石灰12-13kg、阻燃剂2-3 kg、黄土0.05-0.15 m3配置的浆液喷射到沟槽底部及两侧;然后用高压泥浆泵灌注灭火浆液到沟槽底部,待其不再下渗,测定温度低于临界温度后,底层按石灰2-4 m3、黄土6-8 m3、阻燃剂18-19 kg搅拌回填,中间用矸石与黄土按1:4混合后回填,表层覆盖黄土,回填过程分层碾压夯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矸石山系统灭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沟注浆灭火,开挖后注入水0.5-1.5 m3、石灰12-13 kg、阻燃剂2-3 kg、黄土0.05-0.15 m3混合防火泥浆,使矸石山高温区、燃烧区迅速降温,开挖分段进行,开挖沟槽后进行注浆施工,注浆到浆液不再下渗,测温达标后,完成注浆;将石灰、黄土、阻燃剂混合回填,然后回填矸石与黄土的混合物,表层覆盖黄土,分层夯实,形成隔离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矸石山系统灭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治理区进行环坡脚封闭灭火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a、开挖;b、沟底用泥浆封闭至水不渗漏;c、下层填充配置的填料;d、中层填充土矸混合物;e、上层用黄土密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矸石山系统灭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坡面进行全封闭灭火是指根据矸石山火点位置、温度分布,矸石粒径、燃烧程度、孔隙率,以及山体坡度、坡长,将坡面分为三种类型进行:
a、未开始水解区:分布于每级坡脚;用黄土6-8m3和石灰2-4m3的混合物进行注浆覆盖;
b、已水解区:将挖除灭火中挖出的矸石与黄土按1:4搅拌后回填;
c、燃烧后期区:清水降温,用黄土6-8 m3、石灰2-4 m3、阻燃剂18-19 kg混合后覆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矸石山系统灭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系统包括柔性排水渠和纵向排水渠,柔性排水渠和纵向排水渠与道路排水系统及矿上原有排水系统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矸石山系统灭火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燃烧穴采用挖除灭火处理和山体削坡整形同时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绿巨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西绿巨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0112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