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屏蔽与吸波结合一体的复合材料板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99518.7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4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常家良;邓玉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衡阳泰豪通信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1H5/04 | 分类号: | F41H5/04;B32B27/12;B32B1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1001 湖南省衡***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屏蔽 结合 一体 复合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方舱复合材料外蒙板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磁屏蔽与吸波结合一体的复合材料板。
背景技术
传统方舱壁板的外蒙板或者是金属板,或者是非金属复合材料板。金属板有利于实现电磁屏蔽,但容易反射入射的电磁波;非金属复合材料板不直接反射电磁波,但不能实现电磁屏蔽;还未见到能同时实现结构雷达隐身和电磁屏蔽,且适合作为方舱壁板的外蒙板的复合材料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电磁屏蔽与吸波结合一体的复合材料板,将该复合材料板用作方舱壁板的外蒙板,能同时实现方舱结构雷达隐身和电磁屏蔽功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屏蔽与吸波结合一体的复合材料板,包括上层、中间层和下层,所述上层为透波复合材料,所述中间层为吸波碳纤维布,所述下层为具有连续导电性的金属材料板。
进一步,所述透波复合材料为树脂基透波复合材料。
进一步,所述吸波碳纤维布的层数为1-20中任一数字。
进一步,所述树脂基透波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为环氧树脂或聚四氟乙烯树脂,所述树脂基透波复合材料的增强纤维为玻璃纤维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进一步,所述金属材料板为纯铝板或合金铝板。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本发明复合材料板用树脂基透波复合材料上层加吸波碳纤维布中间层一起来实现方舱的结构雷达隐身功能,用金属材料板下层来实现电磁屏蔽功能;树脂基透波复合材料上层和吸波碳纤维布中间层不仅实现结构雷达隐身功能,同时还可增强本发明复合材料板的电磁屏蔽功能,使得用本发明复合材料板作为方舱壁板外蒙板的方舱相比于用金属板做外蒙板的方舱具有更高的电磁屏蔽等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附图所示,一种电磁屏蔽与吸波结合一体的复合材料板,包括上层1、中间层2和下层3,所述上层1为透波复合材料,所述中间层2为吸波碳纤维布,所述下层3为具有连续导电性的金属材料板,所述电磁屏蔽与吸波结合一体的复合材料板由上层1、中间层2、下层3层压制成。
所述透波复合材料为树脂基透波复合材料。
所述吸波碳纤维布的层数可以为1-20中任一数字,本实施例中吸波碳纤维布为4层。
所述树脂基透波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为环氧树脂,所述树脂基透波复合材料的增强纤维为石英玻璃纤维,石英玻璃纤维用偶联剂处理,偶联剂为甲基丙烯酸氯化铬络合物,偶联剂用量为石英玻璃纤维质量的0.05%,所述树脂基透波复合材料中环氧树脂的体积分数为50%。
所述金属材料板为深圳市荟帆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厚度为2.5cm的1060纯铝板;
实施例2
一种电磁屏蔽与吸波结合一体的复合材料板,包括上层、中间层和下层,所述上层为透波复合材料,所述中间层为吸波碳纤维布,所述下层为具有连续导电性的金属材料板,所述电磁屏蔽与吸波结合一体的复合材料板由上层、中间层、下层层压制成。
所述透波复合材料为树脂基透波复合材料。
所述吸波碳纤维布的层数可以为1-20中任一数字,本实施例中吸波碳纤维布为8层。
所述树脂基透波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为聚四氟乙烯树脂,所述树脂基透波复合材料的增强纤维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所述树脂基透波复合材料中聚四氟乙烯树脂的体积分数为63%。
所述金属材料板为东莞市世超金属有限公司生产的厚度为3cm的3003-H14合金铝板。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是:使用本发明复合材料板制成方舱壁板的外蒙板,则入射雷达波经外蒙板上层的树脂基透波复合材料进入到外蒙板中间层,由外蒙板中间层的吸波碳纤维布吸收,达到雷达隐身;相邻外蒙板的下层之间电连接,共同构成电磁屏蔽层,实现对方舱内外电磁波的屏蔽;同时,由于吸波碳纤维布中间层能吸收电磁波,故能增强方舱的电磁屏蔽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衡阳泰豪通信车辆有限公司,未经衡阳泰豪通信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95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