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肉鸡用复合微生态制剂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97619.0 | 申请日: | 2013-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36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晨 |
主分类号: | A23K1/18 | 分类号: | A23K1/18;A23K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赵玉珍 |
地址: | 250355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肉鸡 复合 生态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肉鸡用复合微生态制剂,属于饲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工厂化生产方式的发展,及抗生素的缺点的逐渐暴露(导致体内菌群失衡、产生抗药性和畜牧品适口性差),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持肠道菌群平衡和稳定是畜牧保持良好良好健康状态和发挥正常性能所必需的条件。
目前,由于饲养方式及饲养环境的影响,肉鸡遇到了下述情况,如:鸡舍通风不良、饮水器漏水、垫料潮湿、饲料被污染和遭遇应急或抗菌治疗时,会导致菌群失衡。不健康的肠道可能导致以下问题,如:饲料转化率差,出栏体质量低,均匀度差;饮水量增加,拉水样或黏稠粪便;营养吸收不良,造成矮小综合症;脚趾皮炎,引起细菌继发性感染。从而影响生产性能,直接造成经济损失。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研究出许多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其中微生态制剂是其中一种理想的产品。
动物微生态制剂是根据动物微生态平衡理论,选用已知的对宿主菌有益、活的正常微生物或促生长物质,经培养、发酵、干燥和加工等特殊加工工艺制成的生物制剂或活菌剂。它用于调节动物机体微生态平衡,具有直接通过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来预防疾病,从而促进动物生长或提高饲料转化率的一类药物或饲料添加剂。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动物微生态制剂品种少、功效单一、稳定性差和有益活菌含量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肉鸡用复合微生态制剂,该产品有益活菌含量高、性质稳定,具有保持肠道菌群平衡、提高饲料转化利用率、提高动物消化吸收能力的功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肉鸡用复合微生态制剂,其特征是,由复合菌种发酵液和吸附剂组成,所述每100公斤吸附剂加入12-20L复合菌种发酵液;所述吸附剂的组分及重量比为米糠:麦麸:豆粕=1:1:1;所述肉鸡用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有益活菌数为≥10亿/克;所述复合菌种发酵液中的菌种及菌数比为,沼泽红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产脘假丝酵母:纳豆芽孢杆菌=3~5:10~15:8~12:3~5:1~3。
制备方法:将沼泽红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产脘假丝酵母和纳豆芽孢杆菌菌种分别经过菌种活化、摇瓶培养及扩大培养后得到的发酵液按上述菌数比混合后,再加入吸附剂进行吸附并烘干后得到产品。
优选为:首先将沼泽红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产脘假丝酵母和纳豆芽孢杆菌分别进行菌种活化和摇瓶培养后(采用各菌种的常用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然后将各培养液合并,经一次扩大培养、二次扩大培养后得到发酵液;发酵液中加入吸附剂进行吸附并烘干后得到产品。
使用方法:按3-6mg/公斤拌入饲料中,搅拌均匀喂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由多种有益菌制成的微生态制剂,具有保持肠道菌群平衡、提高饲料转化利用率、提高动物消化吸收能力的功效,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各菌种活化及摇瓶培养基组成及摇瓶培养条件
沼泽红假单胞菌活化及摇瓶培养基组成:NH4Cl1.0g,CH3COONa3.5g,MgCl20.1g,CaCl20.1g,KH2PO40.6g,K2HPO40.4g,酵母膏0.1g,水1000mI,pH7.5。摇瓶培养条件:温度30℃,72小时;光照3000lx;
枯草芽孢杆菌活化及摇瓶培养基组成:牛肉膏5克,蛋白胨5克,NaCl5克,酵母粉1克,碳酸钙0.2克,MgSO40.5克,自来水1000ml,PH=7.0-7.5;摇瓶培养条件:温度35℃,220转/分,24小时;
嗜酸乳杆菌活化及摇瓶培养基组成:MRS改良培养基(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牛肉膏10g,葡萄糖20g,乙酸钠5g,柠檬酸钠2.15g,土温801ml,MgSO4·7H2O0.58克,MnSO4·4H2O0.05g,K2HPO42g,琼脂粉17g,水1000ml);摇瓶培养条件:37℃培养48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晨,未经张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76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