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滚焊机摩擦盘驱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94907.0 | 申请日: | 2013-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6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家富;周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川东减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27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滚焊机 摩擦 驱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滚焊机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滚焊机的摩擦盘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摩擦盘驱动机构是滚焊机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该摩擦盘驱动机构包括左动力轴、左小齿轮、左中间齿轮、左电极、右动力轴、右小齿轮、右中间齿轮和右电极,其中左动力轴和右动力轴均呈竖直设置,这两根动力轴上分别对应套装有一个左小齿轮和右小齿轮,且两个小齿轮与对应端的中间齿轮啮合,且左、右中间齿轮上设有位置相对的锥齿面。
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为圆盘状结构,并呈水平设置,且左、右电极的顶面和底面均设有锥齿面,且左、右电极通过这两个锥齿面与对应的中间齿轮啮合,并在对应中间齿轮的带动下转动,且左、右电极的转动方向相反。
焊接时,左电极和右电极沿着套状部件的外壁转动一个整圆,且左电极和右电极接通形成电流,从而实现焊接。
现有结构的缺陷是:由于左电极、右电极的传动依靠锥齿来实现,而焊机所配锥齿模数小,啮合深度小,传动可靠性较差,使用寿命短,这样就导致摩擦盘驱动机构的可靠性差,为此急需解决上述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较好的滚焊机摩擦盘驱动机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滚焊机摩擦盘驱动机构,包括左动力轴(1)、左小齿轮(2)、左中间齿轮(3)、左电极(4)、右动力轴(5)、右小齿轮(6)、右中间齿轮(7)和右电极(8),其中左动力轴(1)和右动力轴(5)均呈竖直,这两根动力轴上分别对应固套有一个所述左小齿轮(2)和右小齿轮(6),而左小齿轮(2)与所述左中间齿轮(3)常啮合,且右小齿轮(6)与所述右中间齿轮(7)常啮合;所述左电极(4)和右电极(8)为圆盘状结构,并呈水平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中间齿轮(3)和右中间齿轮(7)均为圆柱齿轮,其中左中间齿轮(3)同时与一个左输出齿轮(9)常啮合,该左输出齿轮为圆柱齿轮,且左输出齿轮(9)与所述左电极(4)一起固套在左输出轴(10)上;所述右中间齿轮(7)与一个右输出齿轮(11)常啮合,该右输出齿轮为圆柱齿轮,且右输出齿轮(11)与所述右电极(8)一起固套在右输出轴(12)上。
本发明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将原来的圆锥齿调整为现在的圆柱齿,从而依靠圆柱齿来实现传动,这样不仅大幅能够提高传统的可靠性,而且能大幅延长各传动部件的使用寿命,且本传动机构通过小改动就解决了大问题,具有很好的实用性,适于广泛推广运用。
作为优选,所述左输出齿轮(9)位于左电极(4)上方,该左输出齿轮(9)的直径小于左电极(4)直径;所述右输出齿轮(11)位于右电极(8)上方,该右输出齿轮(11)的直径小于右电极(8)直径。
有益效果:本发明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将原来的圆锥齿调整为现在的圆柱齿,从而依靠圆柱齿来实现传动,这样不仅大幅能够提高传统的可靠性,而且能大幅延长各传动部件的使用寿命,且本传动机构通过小改动就解决了大问题,具有很好的实用性,适于广泛推广运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滚焊机摩擦盘驱动机构,主要由左动力轴1、左小齿轮2、左中间齿轮3、左电极4、右动力轴5、右小齿轮6、右中间齿轮7、右电极8、左输出齿轮9、左输出轴10、右输出齿轮11和右输出轴12等构成。其中,所述左动力轴1和右动力轴5均呈竖直,这两根动力轴上分别对应固套有一个所述左小齿轮2和右小齿轮6。上述左小齿轮2与左中间齿轮3常啮合,且右小齿轮6与所述右中间齿轮7常啮合。所述左电极4和右电极8为圆盘状结构,并呈水平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点,所述左中间齿轮3和右中间齿轮7均为圆柱齿轮,其中左中间齿轮3同时与一个左输出齿轮9常啮合,该左输出齿轮9为圆柱齿轮,且左输出齿轮9与所述左电极4一起固套在左输出轴10上。并且,所述左输出齿轮9位于左电极4上方,该左输出齿轮9的直径小于左电极4直径。
所述右中间齿轮7与一个右输出齿轮11常啮合,该右输出齿轮11为圆柱齿轮,且右输出齿轮11与所述右电极8一起固套在右输出轴12上。并且,所述右输出齿轮11位于右电极8上方,该右输出齿轮11的直径小于右电极8直径,本发明的其余结构与现有结构完全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发明为限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川东减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川东减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49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