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装箱密封胶条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93762.2 | 申请日: | 2013-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2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赖玉活;金刚;房学明;李勇;畅国帏;朱江平;罗高昌;周百灵;梁飞龙;葛振伟;罗园;唐羽林;柴微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长虹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53/00 | 分类号: | B65D53/00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 代理人: | 郭平香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装箱 密封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密封胶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包装箱密封胶条。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包装箱所使用的密封胶条普遍如下所述:一般的密封胶条贴紧箱体后,关上箱子,由于密封胶条存在一定的疏水性和透气性,箱子和胶条间存在间缝隙,密封不严,从而存在渗水、漏气等现象;在箱子密封后,箱子内部气压要大于外界气压,箱子内气流向外流动,气密性不稳定;箱子盖上后,密封胶条受到挤压,会产生纵向变形,由于没有缓冲带,使得密封胶条容易变形拉长。因此使用一般的密封胶条,很难保证包装箱的密封性,实用性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实现多层密封、气压自锁、不易变形,能提高包装箱密封性能、实用性较大的包装箱密封胶条。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包装箱密封胶条,所述密封胶条的纵截面形状自上而下为矩形和梯形的组合,密封胶条纵截面的两边设有凹凸结构。当箱内和外界存在气压差时,密封胶条的凹凸结构对气压差逐层递减,以大化小,以小化无,起到多重密封的效果。
作为进一步限定,以上所述矩形与梯形相接的边长长度相同。
作为进一步限定,以上在密封胶条的中心开设有中心孔。中心孔可缓解密封胶条受压时的纵向变形,减小密封胶条长度的变化,使得密封胶条与箱体接触稳定,更好地保证箱体密封性。
作为进一步限定,以上在密封胶条的下方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中心孔相接。开口的一边夹进包装箱上箱体的卡扣里,起到对整个密封胶条稳固在箱体边缘的效果;密封胶条开口朝里,当箱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时,气流向外流动挤压开口部分,形成一定的挤压角度,密封胶条的上下面会更紧密地贴着上下箱体,形成气压自锁。
作为进一步限定,以上所述开口的纵截面自上而下由小变大;其小开口端与中心孔相接,长度小于中心孔直径。
作为进一步限定,以上所述密封胶条为硅橡胶密封胶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 保证整个密封胶条的变形量保持不变,密封胶条能更耐久使用。本发明的硅橡胶密封条由于密封胶条中心设计有中心孔,关上箱体时,胶条会有被拉长变形的趋势,中心孔可缓冲掉几乎所有会使密封胶条产生纵向变形的力,减小密封胶条长度的变化,保证整个密封胶条的变形量保持不变。
2. 更好地保证包装箱密封性,提高包装箱质量。本发明的硅橡胶密封条由于胶条的上下两个凹凸结构形状面被包装箱上下箱体挤压,可形成多重密封效果;密封胶条的开口面由于箱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气流向外流动挤压开口部分,形成一定的挤压角度,密封胶条的上下面会更紧密地贴着上下箱体,形成气压自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包装箱密封胶条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包装箱密封胶条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现有包装箱密封胶条A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包装箱密封胶条B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凹凸结构,2-中心孔,3-开口,4-包装箱上箱体,5-包装箱上箱体卡扣,6-包装箱下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示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包装箱密封胶条,为硅橡胶密封胶条,密封胶条的纵截面形状自上而下为矩形和梯形的组合,矩形与梯形相接的边长长度相同,密封胶条的纵截面两边设为凹凸结构1;在密封胶条的中心开设有中心孔2;在密封胶条的下方设有开口3,开口3与中心孔2相接;开口3的纵截面自上而下由小变大,呈三角形结构;其小开口端与中心孔2相接,长度小于中心孔2直径。
如图2所示,密封胶条的凹凸结构1装压在包装箱上箱体4与包装箱下箱体6边缘之间,密封胶条受到挤压后开始变形,胶条开口3夹着包装箱上箱体卡扣5紧闭,中心孔2变形后向两侧延伸,缓冲整个胶条受到的压力,阻止密封胶条变形,完成整个密封过程。
本发明在本说明书仅说明了一些优选实施例,并不是对其限制。该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和精神可以在结构上做出各种各样的变化或修改,因此这些仍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长虹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柳州长虹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37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