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式气流干燥机在审
| 申请号: | 201310593631.4 | 申请日: | 2013-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4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 发明(设计)人: | 岳军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岳军堂 |
| 主分类号: | F26B17/10 | 分类号: | F26B17/10;F26B25/06;F26B21/06 |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 地址: | 73006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式 气流 干燥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干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式气流干燥机。
背景技术
近代干燥机开始使用的是间歇操作的固定床式干燥机。19世纪中叶,洞道式干燥机的使用,标志着干燥机由间歇操作向连续方向的发展。回转圆筒干燥机则较好地实现了颗粒物料的搅动,干燥能力和强度得以提高,一些行业则分别发展了适应本行业要求的连续操作干燥机,如纺织、造纸行业的滚筒式干燥机。20世纪初期,乳品生产开始应用喷雾干燥机,为大规模干燥液态物料提供了有力的工具。40年代开始,随着流化技术的发展,高强度、高生产率的沸腾床和气流式干燥机相继出现,而冷冻升华、辐射和介电式干燥机则为满足特殊要求提供了新的手段。60年代开始发展了远红外和微波干燥机。用于进行干燥操作的机械设备类型较多,根据操作压力可分为常压和减压,根据操作方法可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根据干燥介质可分为空气、烟道气或其他干燥介质,根据物料移动和干燥介质方式可分为并流、逆流和错流。
气流干燥机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干燥机中的一种,适用于湿物料分散性良好和只除去表面水分的场合,如干燥某些合成树脂、某些药品、有机化学产品、煤、淀粉和面粉等。如果湿物料含水量较高,加料时轻易结团,则必须讲一部分已经干燥的成品作为返料,在混合加料器中和湿物料混合进行二次干燥,浪费时间、降低了干燥的效率;所加物料的细度和终水份不可调;当物料在热风的作用下形成沸腾状态,当湿空气从排风口排除时,会有些干燥物的粉末也一起排出来,这样会造成空气的污染,现有的干燥机在排风口连接一个除尘装置,但对于有些大颗粒或体积较大的物质的除湿干燥来说,加上外接的除尘装置,不仅增加了费用而且还占用了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式气流干燥机,其具有结构简单、构思精巧、占地小、投资省、流程简单、易于控制、使用范围广、环保、物料细度和终水份可调的优点。
本发明一种可调式气流干燥机,由干燥机箱1、检查孔2、空气入口3、分级环4、旋流片5、底座6、除尘布袋7、调风阀I8、连通管9、加热器10、热度调控阀11、调风阀II12、通风管13、消音器14、引风机15、减震器16组成,其特征在于:底座6上方安装有干燥机箱1,干燥机箱1一侧设有空气入口3,干燥机箱1另一侧上方固定连接有通风管13,通风管13一端连接引风机15,下方通过连通管9连接有加热器10,干燥机箱1内安装有分级环4、旋流片5。
进一步,所述的干燥机箱1底部安装有除尘布袋7。
进一步,所述的干燥机箱1外部设有检查孔2。
进一步,所述的引风机15一侧连接有消音器14,底部安装有减震器16。
进一步,所述的加热器10上设置有热度调控阀11。
进一步,所述的连通管9上设有调风阀I8。
进一步,所述的通风管13上设有调风阀II12。
本发明一种可调式气流干燥机的有益效果:
1)干燥机箱1内安装有分级环4、旋流片5,根据物料细度和终水份可进行调节,有效地提高了干燥效率;干燥机箱1内周向气速高,物料停留时间短,有效防止物料粘壁及热敏性物料变质现象,达到高效、快速的目的;
2)干燥机箱1底部安装有除尘布袋7,能有效阻挡干燥后物料的粉尘从排风口排出,既经济环保又不占用空间;
3)引风机15一侧连接有消音器14,底部安装有减震器16,能够减缓整机在运作时产生的振动,以及消减产生的噪音,增大了机械的使用寿命,避免了噪音对人们的污染;
4)结构简单、构思精巧、占地小、投资省、流程简单、易于控制、使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为一种可调式气流干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干燥机箱1、检查孔2、空气入口3、分级环4、旋流片5、底座6、除尘布袋7、调风阀I8、连通管9、加热器10、热度调控阀11、调风阀II12、通风管13、消音器14、引风机15、减震器16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岳军堂;,未经岳军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36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