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制改性装饰混凝土预铸泰科石及生产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90945.9 | 申请日: | 2013-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3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朱继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孚新材料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4/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徐伟奇 |
地址: | 201501 上海市金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 装饰 混凝土 预铸泰科石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国际专利分类C04B26/00 只含有机黏结剂的砂浆、混凝土或人造石的组合物技术,尤其是模制改性装饰混凝土预铸泰科石及生产的方法。
背景技术
泰科石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改性装饰混凝土材料,通常是指人造石实体面材、人造石英石、人造花岗石、微晶石、cast stone等。按其生产工艺过程的不同,又可分为聚酯型人造大理石、复合型人造大理石、硅酸盐型人造大理石、烧结型人造大理石四种类型。人造石类型不同,其成分也不尽相同,成分主要是树脂、铝粉、颜料和固化剂,按照所用粘结剂不同, 可分为有机类人造石材和无机类人造石材两类。是一种环保复合材料,相比不锈钢、陶瓷等传统建材,人造石不但功能多样,颜色丰富,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人造石无毒性、放射性,阻燃、不粘油、不渗污、抗菌防霉、耐磨、耐冲击、易保养、无缝拼接、造型多变。
例如,天然大理石的纹理非常美观,质地坚硬,防刮伤性能好,耐磨性能也可以;但有孔隙,易积存油垢,且天然大理石脆性大,不能制作幅面超过1米的台面,二块大理石拼接不能浑然一体,缝隙易滋生细菌,天然石密度较大,需要结实的橱柜支撑,虽然它坚硬,但弹性不足,如遇重击会发生裂缝,很难修补,一些看不见的天然裂纹,遇温度剧变会发生破裂。然而,把开采天然石材产生的巨量的废料用作人造石材的主要原料,变废为宝生产人造石材,生产出比天然石材更多的建筑装饰材料,无疑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人造石材所提倡和彰显的人类生产方式的环保理念对社会的进步和循环经济理念的深入人心更是意义重大。
石材矿山开采带来70%以上的废石料,处理这些废石料或占用土地堆放或进行填埋,损毁了大量的宝贵土地,使石材资源变成了危害环境的一大公害。这些废石料经挑选除生产一部分工艺品、彩石砂粒,高白度的大理石废料生产一些轻重质碳酸钙以外,其他均无有效有经济价值的方法来利用它。人造石材的生产方式不需要高温聚合,也就不存在消耗大量燃料和废气排放的问题。
又比如人造现浇水磨石是将碎石拌入水泥制成混凝土后表面磨光的制品,常用来制做地砖、台面、水槽等制品。
作为现有技术,GFRC是英文Glass fiber Reinforced Cement 的缩写,翻译成中文是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是一种以耐碱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水泥砂浆为基体材料的纤维水泥复合材料。
已公开专利文献如:
中国专利申请号98813672.4 申请日1998-01-16人造石。是一种主要成份为无机骨料和树脂组成的成形体,其中至少一部分所说的无机骨料含有具有蓄光性的夜光性物质和透明性无机骨料,或者含有表面有上述夜光性物质烧结层的透明性无机骨料,而且还配入占制品总量0.5~3.5重量%的有机含氮化合物。主要组成为含有占制品总量82~93重量%无机骨料和占制品总量7~18重量%的树脂的人造石,所说的无机骨料中含有具有蓄光性的夜光性物质和透明性无机骨料,或者含有表面有上述夜光性物质烧结层的透明性无机骨料,同时还配入占制品总量0.5~3.5重量%的有机含氮化合物。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10152710.8 申请日2010-04-22树脂型人造石材,主要适用于室内装修。其结构为,板体的内部设置内腔,内腔中设有发泡层。本发明大大减轻了人造石材的重量,降低了成本,方便了安装,扩大了使用范围,光泽好、颜色鲜艳丰富、可加工性强、装饰效果好,粘度低,易于成型,常温下可固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模制改性装饰混凝土预铸泰科石及生产的方法,全面改善和提高人造石材的相关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采用预混喷射或浇铸振实工艺辅以3D雕刻的数码模具中预铸;原料包括:水泥、纤维、聚合物、微硅粉、超细粉煤灰、外加剂,其中白度大于87%的高强波特兰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 其组成配合比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孚新材料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泰孚新材料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09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