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旧摩托车塑料外壳回收改性生产摩托车专用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88230.X | 申请日: | 2013-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56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乔江浩;陈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塑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5/06 | 分类号: | C08L25/06;C08L55/02;C08L25/12;C08L23/06;C08L23/12;C08L53/02;C08K13/02;C08K5/13;C08K5/526;C08K3/22;C08K5/09;C08K5/098;C08K5/57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张良 |
地址: | 641000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旧 摩托车 塑料 外壳 回收 改性 生产 专用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旧摩托车塑料外壳回收改性生产摩托车专用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摩托车外壳主要塑料材质为PS、ABS、AS、PP,颜色多为黑色或喷漆,很难辨认和分离,所以大部分摩托车用塑料难以重新循环利用,或当做固体垃圾便宜被处理。
摩托车料很难回收原因:1)塑料种类多,多大四种以上,很难相容,2)再生的摩托车塑料外壳,因为喷漆和镀有金属,再次回收利用,表面砂眼严重,凹凸不平,甚至分层。3)再生的摩托车塑料外壳,因为表面质量差,多种材料蠕变性不一,导致加热喷漆变形和凹凸不平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废旧摩托车塑料外壳回收改性生产摩托车专用料的制备方法,该废旧摩托车塑料比直接回收造粒摩托车再生塑料技术综合指标大大提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废旧摩托车塑料外壳回收改性生产摩托车专用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废旧摩托车破碎料导入高混机,高速混合;
第二步:将PS蜡 、1076、168 以及氧化锌和硬脂酸放入高混机,高速混合;
第三步:加入SBS 、SEBS、TAS-2 、甲基锡、硬脂酸钙放入高混机,高速混合;
第四步:混合后的预混料在双螺杆挤出机内加热挤出熔融塑化;
第五步:拉条、冷却、干燥,造粒。
作为优选,所述废旧摩托车破碎料量为90重量份,PS蜡 量为0.15重量份,1076 量为 0.1 重量份,168 量为 0.2重量份,氧化锌量为0.1重量份 ,硬脂酸量为0.1重量份 ,SBS 量为5重量份 ,SEBS量为 2重量份 ,TAS-2 量为2重量份,甲基锡量为0.15重量份,硬脂酸钙量为0.2重量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步中高速混合时间为2分钟。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步中高速混合时间为2分钟。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步中高速混合时间为3分钟。
作为优选,所述双螺杆挤出机加工温度范围为180~210℃,螺杆转速为450r/min。
发明原理及有益效果:本发明中SBS、SEBS主要起到增韧和增容作用,他可以解决摩托车废旧塑料中苯乙烯类塑料和聚烯烃的相容性(主要PE、PP两种),TAS-2和PS蜡主要是对配方体系原料起内润滑作用,甲基锡和硬脂酸钙主要起到产品加工时的耐热性能防止回收加工是产品热降解,氧化锌、硬脂酸、硬脂酸钙气外润滑作用和提高产品表面光洁度,1076和168主要是提高产品抗氧化性。将本发明回收产品与直接回收造粒摩托车再生塑料相比,技术综合指标大大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废旧摩托车塑料外壳回收改性生产摩托车专用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废旧摩托车破碎料90重量份导入高混机,高速混合2分钟。
第二步:将PS蜡 0.15重量份、1076 0.1 重量份、168 0.2重量份以及氧化锌0.1重量份 和硬脂酸0.1重量份放入高混机,高速混合2分钟 。
第三步:加入SBS 5重量份 、SEBS 2重量份 、TAS-2 2重量份 、甲基锡0.15重量份、硬脂酸钙0.2重量份放入高混机,高速混合3分钟,放料。
第四步::混合后的预混料在双螺杆挤出机内加热挤出熔融塑化,双螺杆挤出机加工温度范围为180~210℃,螺杆转速为450r/min。
第五步:拉条、冷却、干燥,造粒得本发明回收产品,包装,其中冷却水温为40±5℃。
第六步:检验、称重包装。
将本发明回收产品与直接回收造粒摩托车再生塑料相比,技术综合指标大大提高,详见以下检测数据表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塑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塑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882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