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座椅挡风板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82986.3 | 申请日: | 2013-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1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李超;纪林;纪玉鹏;王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金江源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33/00 | 分类号: | B61D33/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7227 | 代理人: | 王月玲;王中云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座椅 挡风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零部件的制造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制造座椅挡风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工具的车厢内,为了尽可能容纳更多的乘客,座椅一般都为长椅,安装在车厢两侧,座椅两侧都设有挡风板,给乘坐座椅的乘客阻挡车外吹进来的风,还可作为手托、扶手。目前的座椅挡风板都是由一体成型的部件组装而成,各个部件在生产中用料较多,产生材料废削也很多,增加了生产成本,还造成了资源浪费,生产出的部件还要进行组装,座椅挡风板的整体强度不高,安装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座椅挡风板的不足,设计了一种新的制造座椅挡风板的方法。
本发明的制造座椅挡风板的方法,步骤如下:
1)将一根长型材中部弯折;
2)将长型材弯折处的上方和下方向前弯折,弯折处平滑过渡,形成位于后部的靠背后板、位于上部的上板和位于下部的下板;
3)将上板的前端向上弯折,弯折处平滑过渡,将下板的前部上翻成弧形;
4)将上板的后部下翻成弧形;
5)将上板的中部向上弯折,弯折处平滑过渡,形成位于上板后部的靠背前板和位于上板前部的座椅上板;
6)将下板的后部上翻成弧形;
7)将上板的后端向下弯折,弯折处平滑过渡;
8)将下板的中部向后翻成弧形,使下板的前端与靠背前板连接,使上板的前端与下板中部连接,下板的前部成为扶手,下板的后部成为座椅下板,整体形成座椅挡风板的框架;
9)框架中由靠背后板、靠背前板、座椅下板和座椅上板所围的空间作为框架主体,将框架主体的两侧安装侧板。
优选的是,步骤1)中的弯折处呈钝角。
优选的是,步骤2)中的上板与靠背后板上部之间呈直角,下板与靠背后板下部之间呈直角。
优选的是,步骤3)中弯折后的上板前端与上板后部之间呈钝角,下板上翻的前部为圆弧状。
优选的是,步骤4)中下翻的上板后部为圆弧状。
优选的是,步骤5)中靠背前板与座椅上板之间呈直角。
优选的是,步骤6)中上翻的下板后部为圆弧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法利用一根长型材制成挡风板的框架,方法简单,用料省,成本低,生产速度快,框架整体性强,型材的两端都与对应部分固定连接,提高了框架整体的强度,挡风板与乘客接触的边缘无棱角,避免伤害乘客,也增加了挡风板整体的美感。靠背后板上部向前倾,座椅下板向上扬,使安装在挡风板上的座椅靠背前倾和座椅椅板上扬,座椅靠背和座椅椅板之间呈锐角,避免因列车行进中产生的晃动造成的乘客身体下滑,在保证乘客乘坐的舒适性的同时,保证了乘坐的稳定性。弯折和翻转处可都为圆形的轮廓,便于模具的生产制造,降低模具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步骤1)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步骤2)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步骤3)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步骤4)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步骤5)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发明步骤6)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发明步骤7)的示意图;
附图8为本发明步骤8)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制造座椅挡风板的方法,如图1至8所示,主要分两个大部分。
第一部分:先利用一根长的型材制造挡风板的框架。
先将一根长型材中部弯折,弯折处呈钝角,这样可使挡风板的靠背部分向前倾。
然后同时将弯折处的上方和下方向前弯折,新的弯折处为平滑过渡,形成位于后部的靠背后板1、位于上部的上板2和位于下部的下板3,上板2与靠背后板1上部之间呈直角,下板3与靠背后板1下部之间呈直角,使上板2和下板3之间的距离适中,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使下一步工序的模具更加紧凑,节省使用的模具数量。
接着将上板2的前端向上弯折,此处的弯折处也为平滑过渡,弯折后的上板2前端与上板2后部之间呈钝角,同时将下板3的前部上翻成弧形,下板3上翻的前部为圆弧状。
将上板2的后部下翻成弧形,下翻的上板2后部也为圆弧状。
将上板2的中部向上弯折,此弯折处平滑过渡,形成位于上板2后部的靠背前板4和位于上板2前部的座椅上板5,靠背前板4与座椅上板5之间呈直角。
将下板3的后部上翻成弧形,上翻的下板3后部为圆弧状。
将上板2的后端向下弯折,弯折处平滑过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金江源工贸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金江源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829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晶圆缺陷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动降低缺陷检测噪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