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花生联合收割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81625.7 | 申请日: | 2013-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12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升;赵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国升 |
主分类号: | A01D29/00 | 分类号: | A01D29/00;A01D3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姜荣丽 |
地址: | 056905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花生 联合收割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花生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花生,又名落花生,每个荚果有2~6粒种子,以2粒居多。花生为豆科作物,优质食用油的主要油料品种之一,现今我国各地均有种植,主要分布于辽宁、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福建等地区。中国花生种植面积328万公顷,占世界面积的15.5%,居第2位。我国花生生产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以来,花生种植、收获和加工等各生产环节基本都是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制约着花生生产,影响着农民朋友的花生种植积极性,对花生收获机的研制提供了更高的要求。
种植花生尤其要注意的是收获期,花生收获过早,荚果不饱满,瑕疵果多,成种率低;收获过晚,果柄干枯霉烂,饱果易脱落,收获时易丢果,收获费工,腐烂粒增多,造成产量和质量下降。特别是早熟品种,因休眠期短,在土壤水分、温度适宜时,还会大量发芽造成损失。尤其作种用的花生,更应及时收获,在正常情况下,植株表现出衰老状态,即顶端停止生长,上部叶片变黄,基部和中部叶片脱落,茎蔓变黄并出现不规则的长条黑斑,大多数荚果荚壳网纹明显,荚果内海绵层收缩并有黑褐色光泽,子粒饱满,果皮和种皮基本呈现固有的颜色,此时大多数荚果子仁饱满,是花生收获的最佳时期。实现花生收割的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效率,缩短花生的收获时间,减少花生收获损失,提高花生品质。
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几何、材料以及高科技机械原理技术领域,迫切需要能够在农作物花生收获上实现高效率、快速收割,提高农村经济效益。然而常规的劳动体力收获花生速度很慢,而且现有机械收割破损率高、掉果多、损耗大,农民担忧掉果、死秧等问题,就不愿意使用现有机械收割,在机械收割的应用上带来了不便及限制,达不到农作物的增产和经济收入,而花生是农民的主要收入经济来源之一,所以如何提高经济、增产,高效快速收割和科学发展,一直成为人们的热切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广大农民朋友迫切要求实现花生收获的机械化,以提高生产效益,增加收入,降低劳动强度。因此,实现花生收获的机械化作业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迫切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花生联合收割机,实现了花生秧和花生果分离、单粒果和双粒果分离的一体化流水线作业,提高花生收获效率的同时,降低花生收获损耗率和人工强度,满足花生收获期的要求。
本发明提供的花生联合收割机包括固定在车体上的犁铧、扶秧器、传送带、松土助力器、第一振动筛、摘果机、第二振动筛、料斗A、料斗B和料斗C;所述犁铧、扶秧器和传送带分别平行设置在两个悬臂之间,所述两个悬臂与所述花生联合收割机车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转动连接,设置在车体前方;所述犁铧设置在悬臂末端,扶秧器位于犁铧上部,传送带底端,传送带下方设置松土助力器;在所述传送带顶端水平方向设置摘果机,摘果机下方设置料斗A,所述摘果机位于驾驶室的下方;所述第一振动筛设置在传送带的下方,所述第二振动筛设置在第一振动筛下方,同时也位于料斗A的下方,第二振动筛下方设置料斗B和料斗C。
所述花生联合收割机还包括粮仓A、粮仓B和吹风机,吹风机的风口对准第一振动筛上方和第二振动筛上方,用于将叶子杂物吹掉,实现净果;所述粮仓A和粮仓B设置在车体后方,当料斗B或者料斗C中花生果较多,将料斗B和料斗C内花生果分别输运到车体后方的粮仓A和粮仓B内储存。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花生联合收割机,将秧苗收获、秧果分离、摘果和果品分离集成到一个机械装置上,提高了花生收获效率;
(2)本发明采用的花生联合收割机,可以达到摘果净、无破损、无损耗,利用收、摘、筛选原理机械装置来做联合收割的基本程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花生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犁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扶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中低速和中速摘果机中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中低速、中速和高速摘果机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C是本发明中高速摘果机中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振动筛的结构示意图;图5A是本发明中振动筛侧面结构线条示意图。
图中:
1.犁铧; 2.扶秧器; 3.传送带; 4.松土助力器; 5.第一振动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国升,未经赵国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816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