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顶管后退纠偏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79714.8 | 申请日: | 2013-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3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清华;费霞丽;朱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028 | 分类号: | F16L1/02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麻艳 |
地址: | 361008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退 纠偏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顶管的施工方法,尤其是指一种通过顶管后退进行顶管纠偏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顶管顶进过程中工具管纠偏是经常重复且重要的一道工序,该工序将是直接影响顶管质量的关键部分。顶管所穿越各土层性质变化大,土体的强度指标不均匀,施工期间会由于土质强度不均匀而造成软硬交接处易发生偏斜。使顶管偏离轴线,最终不能顺利进洞,造成严重的工程问题。目前主要的纠偏方法是在顶管顶进过程中,及时进行轴线复核测量,发现一有偏差即利用机头后方的纠偏千斤顶进行微小纠偏。当遇到特殊地质情况,顶管偏离轴线超过机头顶进允许的角度时,顶进不能继续进行,就需要使用非常规的纠偏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
黄巍在2008年曾提出纠偏千斤顶后座处垫钢板、强行张开管道接口、放置可纠偏的特殊管、勤测量以及绘制顶管轴线偏差图等纠偏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仅适用于顶管偏转角度不是太大的情况,且使管道接口强行张开,强行纠偏,易使接口处密封性能降低,管道完成后该处形成密封薄弱环节,掘进形成的偏差将全部保留在敷设后的管道上,极易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对于因土质不均匀、操作失误等原因,造成顶管偏离轴线超过机头顶进允许角度的情况,上述缓慢纠偏已不能满足要求,而且,因纠偏引起的弯曲过大,极易造成顶管的密封失效。对于此种情形,传统的做法甚至是废弃已经顶进的顶管,另外开辟顶进线路。此外,由于施工地质勘查失误,顶管施工过程中遇到无法穿越的障碍物时,传统的做法同样是废弃已经顶进的管道。这种做法将造成极大的浪费,极不经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顶管通过整体后退进行纠偏的施工方法,该方法能在顶管偏离轴线超过机头顶进允许的角度、顶进不能继续进行时而实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顶管后退纠偏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在顶管的出洞口处安装反向拔管装置,用于反向往后拉拔顶管;
步骤S102,在相邻顶管的中继间处设置倒拔装置,用以倒拔前进方的一级顶管;
步骤S103,分级倒拔钢顶管,直至顶管前方机头被拔出偏离区域;
步骤S104,加固机头前方偏向的区域段,使顶进方向的土质均匀;
步骤S105,继续顶进,快速顶进使机头迅速通过加固区域。
进一步,所述步骤S101中,反向拔管装置为安装在出洞口处的反向拔管以及对该反向拔管施加拉力的反向千斤顶。
进一步,所述步骤S102中,所述倒拔装置包括与前方顶管固定的钢结构架、与后方顶管固定的后座以及分别固定连接在该钢结构架与后座之间的千斤顶。
进一步,所述的钢结构架包括与前方顶管连接的筋板、与该筋板连接的牵拉杆以及与该牵拉杆连接的顶板,该顶板与所述的千斤顶连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的后座包括与后方顶管连接的筋板及与该筋板连接的法兰,该法兰与所述的千斤顶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步骤S103中,先从靠近出洞口处的一段顶管拔起,而后从机头算起的最后一道中继间开始,向前分级往后倒拔。
进一步,所述机头后退之后,对其前方形成的空腔及时回填。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利用出洞口处的反向拔管装置及中继间的倒拔装置,能使顶管顺利后退至轴线位置,然后对机头偏向的区域段的土体进行加固,之后继续顶进,迅速通过该区段,从而可以顺利实现顶管的纠偏。
(2)本方发明适用于顶管偏离轴线超过机头顶进允许的角度,一般缓慢纠偏已不能满足要求情况下进行顶管的纠偏。
(3)本发明不会造成纠偏后顶管弯曲过大,而导致的顶管密封失效等施工质量问题。
(4)本发明可以使顶管绕过顶进过程中突然遇到的无法穿越的障碍物。
(5)本发明原理简单,具有纠偏可靠有效等优点,能提高经济效益,具有较强实用性。
总之,本方法适用于土体承载力差,受力状态下土体呈液态,或机头前方土体强度分布不均匀,造成顶管偏离轴线超过机头顶进允许的偏差角度,顶进不能继续进行的情况。此外,因施工地质勘查失误,顶管施工过程中遇到无法穿越的障碍物时,也可利用本方法改变顶管顶进轴线绕过障碍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中继间位置倒拔结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97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