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特殊的空气源热泵节能机组热水供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78737.7 | 申请日: | 2013-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1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丁家强;陈春风;李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圣鼎工业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4/02 | 分类号: | F24H4/02;F24H9/20;F25B9/00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高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5 | 代理人: | 胡景波 |
地址: | 116600 辽宁省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特殊 空气 源热泵 节能 机组 热水 供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水供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特殊的空气源热泵节能机组热水供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冲凉洗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都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对舒适、节能、安全的需要。根据国家生活热水行业的卫生标准,杀菌需要60℃以上的热水。大多数地区都采用的是蓄热式热泵机组,而普通蓄热式热泵机组供水的水温仅能达到55℃左右,即使设备的出口达到了60℃,到用户端也仅能维持为不足50℃,且加热时间很长;因蓄热式热泵机组设备需要较大容积的水箱蓄存水量,占地面积较大,全天加热循环及供热水水泵工作时间很长,耗电很大。
现在酒店、宾馆等场所通常使用容积式蒸汽换热器,大多在地下室设备间内,经常处于原设备坏了后拿不出来,新设备搬不进去的尴尬局面。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的一系列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空气源热泵节能机组热水供应装置,制热效率极高,节能效果显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特殊的空气源热泵节能机组热水供应装置,包括:智能控制柜、水箱、冷水进水电动调节阀、淋浴喷头系统、空气源热泵机组;所述的水箱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包括风机、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储液罐、过滤器、膨胀阀;空气源热泵机组内的冷凝器的一端连接有冷水进水电动调节阀,其另一端接至水箱的一侧,水箱的另一侧与淋浴喷头系统连接;所述的器件之间均是通过铜管连接的;所述的冷水进水电动调节阀、水箱、空气源热泵机组中的压缩机和风机均通过电缆连接到智能控制柜上。
空气源热泵机组内的泠凝器加热自来水,再进入到水箱内,水箱中加热后的水通过管道输送至淋浴喷头系统,供给人们日常用水和淋浴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采用CO2作为冷媒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可保证末端热水温度60℃以上,最高水温可达90℃,达到了生活热水卫生标准要求的水温;冬季与其他季节COP值相差无几,制热效率极高,节能效果显著。
本装置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即热式;即自来水进水温度即使是0℃,即热式装置能使出水水温度直接达到设定的任意温度,但最高的出水水温是90°。
本装置能直接作为即热式工艺过程相同的换代设备,可安装在室外,节能且节省空间。
本装置仅利用自来水的恒压力直接完成即时加热、即时供水的功能,节省了大量的设备投资费用及运行用电费用,并且通过自来水进水电动调节阀结合水箱中的温度传感器的自动控制,使系统自动恒温恒压供应热水。
附图说明
本发明本有附图1幅。
图1为一种特殊的空气源热泵节能机组热水供应装置示意图。
图中序号说明:1、智能控制柜,2、水箱,3、温度传感器,4、冷水进水电动调节阀,5、喷头系统,6、冷凝器,7、储液罐,8、压缩机,9、过滤器,10,膨胀阀11、蒸发器,12、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一种特殊的空气源热泵节能机组热水供应装置,包括:智能控制柜1、水箱2、冷水进水电动调节阀4、淋浴喷头系统5、空气源热泵机组;所述的水箱2包括:温度传感器3;所述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包括风机12、蒸发器11、压缩机8、冷凝器6、储液罐7、过滤器9、膨胀阀10;空气源热泵机组内的冷凝器6的一端连接有冷水进水电动调节阀4,其另一端接至水箱2的一侧,水箱2的另一侧与淋浴喷头系统5连接;所述的器件之间均是通过铜管连接的;所述的冷水进水电动调节阀4、水箱2、空气源热泵机组中的压缩机8和风机12均通过电缆连接到智能控制柜1上。
空气源热泵机组内的泠凝器6加热自来水,自来水之后进入到水箱2内,水箱2中加热后的水通过管道输送至淋浴喷头系统5,供给人们日常用水和淋浴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圣鼎工业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圣鼎工业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87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