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锅炉用夹套式放渣管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78350.1 | 申请日: | 2013-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7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崔艳;谢天祥;吴文蔚;鲁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东马锅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24 | 分类号: | F23C10/24 |
代理公司: | 无锡大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8 | 代理人: | 郭丰海 |
地址: | 21409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炉 用夹套式放渣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锅炉附件。具体说,是安装在锅炉的炉膛下部、用来实时将集聚在炉膛底部布风板上的高温灰渣排出炉外的夹套式放渣管,尤其适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上。
背景技术
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应用领域都知道,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其上部燃烧的高温灰渣会不断下落、聚集在炉膛底部的布风板上。而这些高温灰渣必需通过放渣管连续或间断排出。因此,放渣管在锅炉正常运行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放渣管为单层结构,而集聚在炉膛底部布风板上的灰渣温度高达850~900℃,使得放渣管常被在管内移动的高温炉渣烤红,从而产生很强的热辐射,该很强的热辐射很容易灼伤现场人员。因此,采用传统单层结构的放渣管,容易损坏,存在安全隐患,安全性差。由于放渣管常被在管内移动的高温炉渣烤红,使得放渣管长期处于高温下,使用寿命短。另外,由于传统的放渣管为单层结构,集聚在膛底部布风板上的高温灰渣通过放渣管后直接排除,高温炉渣中的热量白白被浪费掉,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锅炉用夹套式放渣管。本发明的锅炉用夹套式放渣管,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以下技术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锅炉用夹套式放渣管包括管本体,其特点是所述管本体的外面套有外套管,且套管的内径大于管本体的外径,以便在外套管与管本体间形成用于通水的间距。所述外套管与所述管本体上端四周间和下端四周间均呈水密性连接在一起,所述外套管的上部和下部分别有出水口和进水口。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外套管的上端和下端均有周向内凸边,该周向内凸边的内径与所述管本体的外径相适配且二者间呈密封状连接在一起。
采取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由上述方案可以看出,由于所述管本体的外面套有外套管,且外套管的内径大于管本体的外径,以便在外套管与管本体间形成用于通水的间距。所述外套管与所述管本体上端四周间和下端四周间均呈水密性连接在一起。在锅炉运行过程中,利用锅炉蒸汽系统本身的循环水向外套管与管本体间形成的间距内通冷却水来对所述管本体进行冷却,使得放渣管不会过热变红,从而消除了很强热辐射的产生,避免了很强的热辐射灼伤现场人员的情况发生。因此,本发明的锅炉用夹套式放渣管,不易损坏,无安全隐患,安全性高。另外,由于外套管与管本体间形成有用于通水的间距,通过间距内的循环冷却水,可以直接吸收利用高温热渣的部分热量,不仅节约了能源,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锅炉的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锅炉用夹套式放渣管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锅炉用夹套式放渣管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锅炉用夹套式放渣管包括管本体2,所述管本体2为圆形直管,管本体2的外面套有外套管6,所述外套管6的内径大于管本体2的外径,从而在外套管6与管本体2间形成用于通水的间距5。所述外套管6与所述管本体2上端四周间和下端四周间均呈水密性焊接在一起。所述外套管6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加工有出水口3和进水口7,在安装状态下该出水口和进水口分别与出水管4和进水管8相连。
其中,所述外套管6的上端和下端均加工有周向内凸边1,该周向内凸边的内径与所述管本体2的外径相适配且二者间呈密封状焊接在一起。
见图2,在安装状态下,本发明的锅炉用夹套式放渣管呈立式布置,其上端连接在炉膛9底部的布风板10上,其下端穿过风室11后伸出在风室11底部之下并安装有放渣阀12。使本发明的锅炉用夹套式放渣管上端与炉膛9连通。其中,所述进水口7与进水管8相连,进水管8又与锅炉蒸汽系统本身的循环水连通。利用锅炉蒸汽系统本身的循环水向外套管6与管本体2间形成的间距5内通冷却水来对所述管本体2进行冷却,使得放渣管不会过热变红,从而消除了很强热辐射的产生,避免了很强的热辐射灼伤现场人员的情况发生。另外,由于外套管6与管本体2间形成有用于通水的间距5,通过间距5内的循环冷却水,可以直接吸收、利用高温热渣的部分热量,不仅节约了能源,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降低了锅炉的运行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东马锅炉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东马锅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83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焦炉移动机车定位码牌及定位系统
- 下一篇:用于低压水敏地层的钻井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