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犁铲分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77854.1 | 申请日: | 2013-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7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钱树培;沈蔚;周才新;伊影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市姜堰新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B15/00 | 分类号: | A01B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江苏省泰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犁铲分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间箱体传动的秸秆还田机械(或旋耕机),具体讲是秸秆还田机械上的犁铲分土器。
背景技术
使用中间箱体正、反传动的秸秆还田机械(或旋耕机)有着平衡性好、可靠性高、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刀轴不易变形等优点,但其致命弱点是中间箱体前下部有大约90毫米宽的盲区无法旋耕,若与普通作业的旋耕机一样安装小犁头,则会造成泥土和秸秆在箱体前下部堵死,机具无法前进作业。这是因为无论正转或反转的秸秆还田机或旋耕机进行秸秆还田作业时所挖下的泥土和秸秆总和远远大于普通作业时的泥土量;特别是泥土和秸秆混拌后不可能象刚挖下的泥土容易从箱体下面空隙中抛过,所以秸秆还田作业时小犁头已失去作用。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小犁头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对中间箱体前下部的泥土和秸秆起到挖、翻、分的作用,避免箱体下方堵塞,提高秸秆还田作业效果的犁铲分土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犁铲分土器,包括翻土板、小犁铲、犁柱、犁板,其改进之处是在翻土板的后上方设有倾斜的分土板,所述分土板有两块,相交成截面为三角形的锥体,锥体的大端在上,小端在下,两块分工板的相交部位呈刀刃状,该刀刃朝向小犁铲的前端,刀刃与小犁铲工作面的夹角α为500~900。
所述分土板通过支撑板与犁柱、犁板相连接;两块分土板相交的夹角β为450~1200;两块分土板相交部位的刀刃长度h为250~500mm;所述翻土板为曲面圆弧形状,上端宽度c为90~150mm,下端宽度b为50~100mm;所述小犁铲为前窄后宽的等腰梯形或等腰三角形。
犁铲分土器的工作状况如下:当拖拉机带动中间箱体传动的秸秆还田机或旋耕机前进作业时,犁铲分土器前端的小犁铲首先入土并将泥土和秸秆挖起,挖起的泥土和秸秆沿着翻土板曲面圆弧翻转移动,这时已有一部分无秸秆的泥土从箱体下面空隙中抛到箱体后面,大部分的泥土秸秆混拌物到达分土板的前部沿着分土板的三角形上升。由于分土板锥体上宽下窄且倾斜设置,泥土和秸秆混拌物借助下面推力和自身的重力向左右两侧掉下分向左右两边的旋耕区域,分土板相交部位的刀刃则将较长的秸秆与根茬切断,使其不能缠绕住箱体,箱体两侧旋转的刀轴弯刀将掉下的泥土和秸秆混拌物从刀轴的下方(正旋转)或上方(反旋转)抛向刀轴后边,完成灭茬和整地的作业。
本发明的犁铲分土器由于设置了特定的分土板,加之各部件结构、尺寸上的优化配置,用于秸秆还田机械的配套使用,能对中间箱体前下部的泥土和秸秆有效起到挖、翻、分的作用,避免箱体下方堵塞,提高秸秆还田作业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1中A-A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参见附图,呈曲面圆弧形状的翻土板4与犁柱5焊接,犁柱5与犁板3焊接,翻土板前下部设有小犁铲6,后上方设有倾斜的分土板1,分土板1有两块,相交成上端大、下端小的锥体,两块分土板相交部位形成刀刃7,刀刃7朝向小犁铲前端,刀刃7与小犁铲工作面夹角为α,两块分土板的夹角为β,刀刃7长度为h,分土板1通过支撑板2与犁柱5和犁板3焊接,翻土板上宽为c,下宽为b,小犁铲为前窄后宽的等腰梯形或者为等腰三角,小犁铲工作面与地面夹角为θ,犁板3上有连接孔。
实施例1、2、3中各尺寸参数如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市姜堰新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泰州市姜堰新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78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