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防腐蚀切削液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75005.2 | 申请日: | 2013-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7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广联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N40/22;C10N30/06;C10N30/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腐蚀 切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防腐蚀切削液,属于工业化工领域。
背景技术
金属切削过程中,刀具切入被加工材料,产生切割作用。被加工材料受到刀具前刀面的推挤和摩擦,沿着某一斜面滑移,产生塑性变形,形成切屑。在切削过程中,切屑以很大的压力可达 1800MPa 及相当快的速度沿刀具面流出被加工形成的表面,不仅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而且以相当大的弹性变形抗力,作用于刀具的后刀面上。由于金属的塑性变形、切屑与刀具前刀面的摩擦和被加工形成表面与刀具后刀面的摩擦,在切削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切削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只有 1%-3% 以残余应力的形式储存于切屑和工件中,97%以上能量都转化成热。其中约 2/3 消耗于切屑的塑性变形,1/3 消耗于摩擦。由于刀具的切削区域很小,摩擦产生的热量集中,因之切屑与刀具界面的温度很高,切削加工时最高可达 800℃ ;磨削加工时可达 1200℃。刀具在高温下,硬度和强度都将大幅下降,严重影响使用寿命。有资料记载 :刀具的使用寿命与切削刀具温度的 20 次方成反比例。降低刀具温度,是提高刀具寿命的关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防腐蚀切削液,粘附在金属表面上形成润滑膜,减小摩擦系数、减轻粘结现象、抑制积屑瘤,并改善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提高刀具耐用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防腐蚀切削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单水氢氧化锂2-6份、硫化脂肪酸钠3-7份、矿物油25-35份、高碳酸钾皂10-15份、有机羟酸盐8-14份和硫磷双辛伯烷基锌盐3-9份。
优化的,上述新型防腐蚀切削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单水氢氧化锂5份、硫化脂肪酸钠4份、矿物油32份、高碳酸钾皂14份、有机羟酸盐12份和硫磷双辛伯烷基锌盐7份。
本发明切削液能渗入到切屑、刀具和工件的接触面间,粘附在金属表面上形成润滑膜,减小摩擦系数、减轻粘结现象、抑制积屑瘤,并改善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从它所能达到最靠近热源的刀具、切屑和工件表面上带走大量的切削热,从而降低切削温度,提高刀具耐用度,并减小工件与刀具的热膨胀,提高加工精度;冲走切削中产生的细屑、砂轮脱落下来的微粒等,起到清洗作用,防止加工表面、机床导轨面受损;有利于精加工、深孔加工、自动线加工中的排屑;能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保护膜,使机床、工件、刀具免受周围介质的腐蚀。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为一种新型防腐蚀切削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单水氢氧化锂5份、硫化脂肪酸钠4份、矿物油32份、高碳酸钾皂14份、有机羟酸盐12份和硫磷双辛伯烷基锌盐7份。
实施例2
本发明为一种新型防腐蚀切削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单水氢氧化锂2份、硫化脂肪酸钠3份、矿物油25份、高碳酸钾皂10份、有机羟酸盐8份和硫磷双辛伯烷基锌盐3份。
实施例3
本发明为一种新型防腐蚀切削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单水氢氧化锂6份、硫化脂肪酸钠7份、矿物油35份、高碳酸钾皂15份、有机羟酸盐14份和硫磷双辛伯烷基锌盐9份。
本发明切削液能渗入到切屑、刀具和工件的接触面间,粘附在金属表面上形成润滑膜,减小摩擦系数、减轻粘结现象、抑制积屑瘤,并改善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从它所能达到最靠近热源的刀具、切屑和工件表面上带走大量的切削热,从而降低切削温度,提高刀具耐用度,并减小工件与刀具的热膨胀,提高加工精度;冲走切削中产生的细屑、砂轮脱落下来的微粒等,起到清洗作用,防止加工表面、机床导轨面受损;有利于精加工、深孔加工、自动线加工中的排屑;能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保护膜,使机床、工件、刀具免受周围介质的腐蚀。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广联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广联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50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