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举报手机诈骗短信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74814.1 | 申请日: | 2013-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7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翔宇;张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W4/14 | 分类号: | H04W4/14;H04W12/1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举报 手机 诈骗 短信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网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举报手机诈骗短信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用户的日益庞大,手机用户的市场也吸引了不同的商家来推销产品。然而,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发送一些包含汇款或者索要钱财等得诈骗信息的短信来诱使手机用户上当受骗。当用户收到这些短信之后,如果能分辨出是诈骗短信,一般会删除该短信,很少有人会向通信运营商举报这种诈骗短信,原因是用户举报该短信过程比较繁琐。当然,也有部分用户在删除诈骗短信后,会将发送该诈骗短信的号码拉入黑名单,但是,这些用户还是很少会选择举报诈骗短信。
鉴于手机诈骗短信的危害性,现有的通信运营商都设立了通过发送举报短信举报诈骗短信的机制,通过该机制,用户在收到手机诈骗短信后,只要按照特定的格式将编辑好的短信发送至特定号码,便可以向通信运营商举报手机诈骗短信。以中国移动这一通信运营商为例,该运营商的用户在收到手机诈骗短信后,可以编辑短信“诈骗短信号码*诈骗信息内容”发送至“10086999”即可举报手机诈骗短信。再以中国联通这一通信运营商为例,该运营商的用户在收到手机诈骗短信后,可以编辑短信“ljdxjb#被举报号码#举报内容”发送至10010。
无论是对于中国移动还是中国联通的用户,上述现有的举报手机诈骗短信的方法既需要用户知道特定号码,还需要编辑特定格式的短信,这些过程对用户而言,操作起来十分繁琐,费时又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举报手机诈骗短信的方法和装置,以简单有效的方式方便用户举报手机诈骗短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举报手机诈骗短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在收到诈骗短信后对一键举报功能按钮的点击;
根据所述对一键举报功能按钮的点击触发短信举报事件后,确定接收所述诈骗短信的客户识别模块SIM对应的运营商;
自动由所述诈骗短信生成符合所述运营商的诈骗短信举报模板格式的举报短信后,向所述运营商提供的诈骗短信举报号码发送所述举报短信。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举报手机诈骗短信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输入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在收到诈骗短信后对一键举报功能按钮的点击;
运营商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对一键举报功能按钮的点击触发短信举报事件后,确定接收所述诈骗短信的客户识别模块SIM对应的运营商;
举报模块,用于自动由所述诈骗短信生成符合所述运营商的诈骗短信举报模板格式的举报短信后,向所述运营商提供的诈骗短信举报号码发送所述举报短信。
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可知,一方面,由于只需用户在收到诈骗短信后对一键举报功能按钮的点击,便可触发短信举报事件,与现有技术相比,省去了用户查找诈骗短信举报号码的过程,简化了操作;另一方面,在短信举报事件触发后,可以方便地确定接收诈骗短信的SIM卡对应的运营商,由所述诈骗短信生成符合所述运营商的诈骗短信举报模板格式的举报短信并向所述运营商提供的诈骗短信举报号码发送,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由所述诈骗短信生成符合所述运营商的诈骗短信举报模板格式的举报短信并向所述运营商提供的诈骗短信举报号码发送是自动完成,因此,这种方式省去了用户需要按照运营商提供的标准举报短信格式编辑举报短信的繁琐过程,使得用户举报诈骗短信更为简单,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举报手机诈骗短信的方法的基本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举报手机诈骗短信的装置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举报手机诈骗短信的装置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举报手机诈骗短信的装置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举报手机诈骗短信的装置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举报手机诈骗短信的装置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6-b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举报手机诈骗短信的装置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6-c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举报手机诈骗短信的装置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6-d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举报手机诈骗短信的装置逻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48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