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74063.3 | 申请日: | 2013-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388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西村清志;覃庆国;伊藤敏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日本电产三协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7/116 | 分类号: | H02K7/116;H02K37/24;F16H57/02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韩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机主体 减速齿轮部 电动机 抵接 输出 体内 支承板 突起 壳体 轴向 电动机壳体 转子 定子铁心 线圈绕线 轴向配置 轴向振动 齿轮组 突出量 齿轮 端板 支承 转轴 配置 收容 减速 组装 驱动 传递 | ||
一种电动机,能防止配置在由电动机壳体和端板构成的壳体内的构件在壳体内沿轴向振动。所述电动机包括:电动机主体部、将电动机主体部的动力减速后进行传递的减速齿轮部以及收容有电动机主体部及减速齿轮部的壳体。电动机主体部包括具有转轴和驱动用磁体的转子、具有定子铁心和线圈绕线管的定子。减速齿轮部包括将构成齿轮组的各齿轮支承成能旋转的支承板。电动机主体部与减速齿轮部沿轴向配置,在支承板的反输出侧的面上形成有朝反输出侧突出的抵接突起,用于与电动机主体部的定子的靠输出侧的端面抵接。将抵接突起的朝反输出侧突出的突出量形成为使在组装前状态下配置在壳体内的电动机主体部和减速齿轮部的轴向尺寸总和大于等于壳体的轴向尺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机,更具体来说,涉及带减速器的电动机。
背景技术
当前,已知有如下结构的带减速器的电动机,该电动机包括:步进电动机主体;齿轮减速机构,该齿轮减速机构在将步进电动机主体的动力减速后进行传递;电动机壳体,在电动机壳体中收容有上述步进电动机主体及齿轮减速机构;以及端板,该端板固定在电动机壳体的上端,用于将电动机壳体的上端盖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动机中,构成步进电动机主体的定子包括三个定子铁心和两个供驱动用线圈卷绕的线圈绕线管。齿轮减速机构包括与定子的端面抵接的底板、固定在底板上的支轴以及由多个齿轮构成的齿轮组,其中,上述多个齿轮在支轴上被支承成能旋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288362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动机中,在组装电动机的过程中,在将三个定子铁心及两个卷绕有驱动用线圈的线圈绕线管配置到电动机壳体内之后,将固定有支轴的底板配置到电动机壳体内,然后将齿轮组配置在电动机壳体内,最后将端板固定在电动机壳体的上端,藉此,完成电动机的组装。
但是,在配置在电动机壳体内的三个定子铁心、线圈绕线管、底板的轴向尺寸比电动机壳体内的轴向尺寸(具体来说,从电动机壳体的底面到端板的反输出侧的面的尺寸)小的情况下,配置在电动机壳体内的构件在轴向上会发生振动。因而,存在因定子铁心、线圈绕线管、底板彼此间的轴向(上下)振动而产生噪声这样的不良情况。
因此,如何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来减轻或者消除因各部件间的轴向振动而产生噪声这样的不良情况便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配置在由电动机壳体和端板构成的壳体内的构件在壳体内沿轴向振动的电动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电动机包括:电动机主体部;减速齿轮部,该减速齿轮部将上述电动机主体部的动力减速后进行传递;壳体,在该壳体中收容有上述电动机主体部及上述减速齿轮部;以及端板,该端板固定在上述壳体的上端,上述电动机主体部包括:转子,该转子具有转轴和固定在上述转轴上的驱动用磁体;以及定子,该定子具有配置在上述驱动用磁体的外周的定子铁心和供驱动用线圈卷绕的线圈绕线管,上述减速齿轮部包括支承板,该支承板将构成齿轮组的各齿轮支承成能旋转,其特征是,上述电动机主体部与上述减速齿轮部沿轴向配置,在上述减速齿轮部的上述支承板的反输出侧的面上,形成有朝反输出侧突出的抵接突起,用于与上述电动机主体部的上述定子的靠输出侧的端面抵接,将上述抵接突起的朝反输出侧突出的突出量形成为使在组装前状态下配置在上述电动机的上述壳体内的上述电动机主体部与上述减速齿轮部的轴向尺寸总和大于等于上述壳体的轴向尺寸。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电动机是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电动机的基础上,其特征是,包括上述抵接突起在内的上述支承板整体由树脂形成。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电动机是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电动机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支承板的至少上述抵接突起有树脂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日本电产三协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未经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日本电产三协电子(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40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源林区采育目标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模终端的功耗性能测试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