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视化方法及模型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73241.0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7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洪歧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2300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视化 方法 模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软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视化方法及模型。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科学可视化发展迅速,被扩展到工程计算及测量数据可视化,还进一步把可视化概念向经济、商业、金融等领域扩展,形成了内涵更加广泛的“数据可视化”研究分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又被扩展到Internet网超文本、目录、文件等抽象信息的可视化,形成了另一个可视化分支——信息可视化。今天,可视化已经发展成为研究用户界面、数据表示、算法设计、显示方式等一系列问题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成为人们分析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发展形式,认识客观事物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得力助手,并已在医学、地质勘探、气象学、分子模型构造、计算流体力学和有限元分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传统的可视化技术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是将现有数据通过何种形式和何种方式表现出来,但在某些场合下,仅仅有这样的表现是不够的,我们可能需要同一份数据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形态,也可能需要将数据和图形的变化都能够实时反映出来,或者我们不满足现有的数据及数据关系,需要对它做一定的改造,同时对于数据的改造过程也需要实时表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客观的同时反映数据和图形的变化,以及无法实时表现对数据及数据关系的修改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遇到的如上问题,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视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用户发出的数据构造指令,柔性动态构造源数据模型;
识别所述接收的源数据模型,并将所述源数据模型中数据转换到应用问题数据模型中;
根据所述应用问题数据模型,柔性动态显示该数据模型。
一种可视化模型,所述模型包括:
柔性动态构造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发出的数据构造指令,柔性动态构造源数据模型;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识别所述接收的源数据模型,并将所述源数据模型中数据转换到应用问题数据模型中;
柔性动态显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应用问题数据模型,柔性动态显示该数据模型。
本发明通过将柔性化、动态设计引入到可视化对象处理过程中,把传统的可视化技术与柔性化动态有机结合起来,并贯穿于可视化对象动态处理全过程,并且可以实时表现对数据及数据关系的修改,从而更灵活、更好地表现客观事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视化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视化模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视化方法的流程,详述如下:
在步骤S101中,接收用户所发出的数据构造指令,柔性动态构造源数据模型;
通过向用户提供工具箱,使用户按照自己的意愿构造模型。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根据用户指令所构造的源数据模型依据用户指令进行移动、删除或修改数据及数据关系。
在步骤S102中,识别接收的源数据模型,并将源数据模型中数据转换到应用问题数据模型中;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识别接收的源数据模型,并将源数据模型中数据转换到应用问题数据模型中的步骤具体包括:
1.识别接收的源数据模型,通过源数据模型建立物理数据结构并进行存储;
2.将该数据结构中数据转换到应用问题数据模型中。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数据具体包括图形信息数据和模型数据。
图形信息数据主要为了可视化需要,模型数据主要为了体现模型特点。
在步骤S103中,根据应用问题数据模型,柔性动态显示该数据模型。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柔性动态显示数据模型后,当再次接受用户指令时,则可以返回执行步骤S101。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视化模型的结构,详述如下:
柔性动态构造模块21,用于接收用户所发出的数据构造指令,柔性动态构造源数据模型;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根据用户指令所构造的源数据模型依据用户指令进行移动、删除或修改数据及数据关系。
数据处理模块22,用于识别接收的源数据模型,并将源数据模型中数据转换到应用问题数据模型中;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模块22具体包括数据存储模块221和数据转换模块2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理工学院,未经陕西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32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刀及旋转切割设备
- 下一篇:简易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