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节能静电除尘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73117.4 | 申请日: | 2013-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7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何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文;何立新 |
主分类号: | B03C3/36 | 分类号: | B03C3/36;B03C3/38;B03C3/88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鞠翔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节能 静电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静电除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节能静电除尘器。
背景技术:
静电除尘器自上世纪中叶在国内大量使用,上世纪末所投产的静电除尘器仍然担当重要的环保使命,但现有大部分设备所采用的静电除尘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新的排放标准,需要不断的研发新的技术,以满足新的排放标准,使之既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又节约能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节能静电除尘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效节能静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分设有多个电场的除尘器壳体,每个电场的前端均设置有粉尘预荷电装置,所述除尘壳体左端连接进气喇叭口,所述除尘壳体右端连接出气喇叭口,所述除尘壳体下端设置多个储灰灰斗,所述进气喇叭口内设置有一级气流迫降装置,所述出气喇叭口内设置有无扬尘清灰装置,所述除尘器壳体中部设置有二级气流迫降装置,所述除尘器壳体右端设置有三级气流迫降装置。
所述一级气流迫降装置包括折流板托架,所述折流板托架上安装有折流板,所述二级气流迫降装置、三级气流迫降装置与一级气流迫降装置结构相同。
所述折流板托架为可活动拆卸、调整的自锁结构。
所述无扬尘清灰装置包括传动链轮及与传动链轮啮合的传动托板链条,所述传动托板链条上固定有阶梯间隔吸尘板和清灰刷,所述阶梯间隔吸尘板通过吸尘板导向限位固定在传动托板链条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效节能静电除尘器,通过优化气流分布,达到粉尘捕集的最佳效果,借用粉尘自身的重力,尤其是大颗粒粉尘,使其不需要荷电或很小的荷电就可以收集到储灰灰斗中,达到节约电能和粉尘初级筛分的作用;可以抑制二次扬尘和捕集超细粉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静电除尘器的气流均布粉尘粒径分布规律图;
图2为本发明的气流迫降粉尘粒径分布规律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气流迫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无扬尘清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3-5所示,一种高效节能静电除尘器,包括内部分设有多个电场的除尘器壳体1,每个电场的前端均设置有粉尘预荷电装置5,除尘壳体1左端连接进气喇叭口8,除尘壳体1右端连接出气喇叭口2,除尘壳体1下端设置多个储灰灰斗9,进气喇叭口8内设置有一级气流迫降装置7,出气喇叭口2内设置有无扬尘清灰装置3,除尘器壳体1中部设置有二级气流迫降装置6,除尘器壳体1右端设置有三级气流迫降装置4。
气流迫降技术
普遍卧式、干式静电除尘器进气气流的组织分配,通常按照气流分布越均匀越好,而实际上由于粉尘粒径荷电电压等级的不同、二次飞扬现象的存在和气流分布的本身不均匀,电除尘器内粉尘浓度的实际分布如图1所示。
本申请通过试验改变气流分布状况,进气端以上部流速小、下部流速大分布,出气端以上部流速大、下部流速小分布,这样通过有序地使气流分布不均匀化,如图2所示,从而达到粉尘捕集的最佳效果。
粉尘预荷电技术
粉尘预荷电技术主要是有效地利用电除尘器内部空间,在进气喇叭口与一电场之间、每相邻两个电场之间布置放电极,使烟气粉尘得到充分荷电及排列有序进入各级电场,等同于延伸了电场长度,提高收尘效率。
1、辅助高比电阻粉尘荷电
2、粉尘排序进入各级电场
3、粉尘提前荷电,增大收尘面积
4、粉尘粒径筛选等
无扬尘清灰技术
无扬尘清灰装置由荷电极、阶梯间隔吸尘板、驱动系统、清灰刷装置、荷电极清灰装置等部分组成。配置在出气喇叭口内部位置。该装置配套使用的定位刷灰清理方式清灰,从根本上抑制二次扬尘飞扬,收尘效果显著。
主要特点:
1、调整尾部气流的流速
2、捕集超细高比电阻粉尘
3、遏制粉尘的二次扬尘
4、增加电场单元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文;何立新,未经李文;何立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31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