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身控制模块的故障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72526.2 | 申请日: | 2013-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2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刘岫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美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控制 模块 故障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身控制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身控制模块的故障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现代汽车电子化程度日益提高,汽车电子控制设备不断增多,使整车结构日趋复杂,从而增加了故障检测及诊断难度。车载控制系统虽然具有自诊断功能,但仅能以故障指示灯闪烁的形式通知驾驶员车辆出现故障,具体故障诊断信息以故障诊断码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需要通过故障诊断仪等专用设备在维修站读取,致使驾驶人员不能及时了解车辆发生故障的部位。
CAN是控制器局域网,为ISO国际标准化的串行通信协议,是国际上应用最广的现场总线之一。CAN总线具有高可靠性和良好的错误检测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和环境恶劣、电磁干扰强的工业环境。但是因其成本较高,在不需要CAN总线的带宽和多功能的场合中,比如在开关门、座椅、温度控制、发动机冷却风扇、智能传感器/执行器之间的通信中,使用LIN总线可以大大降低成本。LIN是一种低成本串行通讯网络,可实现汽车中分布式电子系统控制,主要对现有汽车总线如CAN总线提供辅助功能。
专利号为CN200780043694.5、名称为“车载故障通知设备和车载故障通知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仅对通信故障超时进行通知,同时告知维护人员正在维护的操作,以提高维护效率。
专利号为CN200910214184.0、名称为“一种车载诊断系统”的中国发明专利通过CAN总线与车身控制器完成通讯,车身控制起将接收到的CAN总线报文转化为LIN总线报文发送至从节点设备,从节点发出的LIN总线报文通过车身控制器转化为CAN报文发送至外部诊断设备,因此该车身诊断系统只是完成了CAN总线与LIN总线之间的通信协议转换。
上述现有技术均缺乏对车身各控制模块高效的检测与报警,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各车身控制模块的运行状态,从而降低行车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车身控制模块的故障检测系统,简单高效地对各车身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测,同时对产生的故障进行及时通报,降低各车身控制模块突发故障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身控制模块的故障检测系统,包括LIN总线、CAN总线、开关控制器、车身控制器、电机控制器、电机驱动模块、检测模块;所述开关控制器用于控制各车窗开关、雨刮开关;
所述车身控制器通过CAN总线获取电机工作状态,当发生故障后,生成相应的OBD故障代码并进行存储;所述电机控制器与电机驱动模块相接,用于控制车身车窗和雨刮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的数量为车窗电机及雨刮电机的数量之和,均与电机控制器相接,用于驱动各车身电机;所述检测模块与电机驱动模块相接,用于检测电机工作电压与工作电流;
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由集成电路U1、U2、电阻RES1、直流电机M组成,集成电路U1的1号引脚、7号引脚与+VCC1电源相接,集成电路U1的2号引脚与集成电路U2的8号引脚相连后与电机控制器的任一空闲I/O脚相接,集成电路U1的3号引脚与电机控制器的任一空闲I/O脚相接,集成电路U1的4号引脚与集成电路U2的2号引脚相连后与电机控制器的任一空闲I/O脚相接,集成电路U1的5号引脚与6号引脚、电阻RES1的一端相接后与检测模块相接,电阻RES1的另一端接地GND,集成电路U1的8、9号引脚与电机M的两端相接,集成电路U2的1号引脚与+5V电源相接,3、4、5号引脚接地GND,6、7号引脚与电机M的两端相接,9号引脚与检测模块相接。
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检测子模块与检测控制器,所述检测子模块的数量与电机驱动模块相对应,用于检测各电机驱动模块,各检测子模块的另一端与检测控制器相接;
所述检测控制器用于将各检测子模块的检测信息通过LIN总线、CAN总线传输至车身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美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柳州美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25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