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迷宫式密封刮油环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72243.8 | 申请日: | 2013-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1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林海洋;徐颖龙;丁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沪东重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447 | 分类号: | F16J15/447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祖志翔 |
地址: | 200129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迷宫 密封 刮油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柴油机的刮油环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型船舶柴油机的迷宫式密封刮油环,属于柴油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各种工程机械设备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密封装置,密封的形式五花八门、多种多样,作用和原理亦各不相同,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使用场合和工作条件合理地选择密封的形式。
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船舶以其装载量大、价格低廉的优点成为国际贸易运输的首选。但随着航运事业的发展,船舶密度不断增加,通航环境日益复杂,船舶及其作业活动给海洋环境造成污染的潜在风险越来越大,因而船舶所引起海洋污染的防治在海洋环境保护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国家研究委员会于2002年出版的调查研究报告称:“海洋环境污染中有35%的污染物来自于船舶”。近年来我国也出台了相关的法律对限制船舶污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9年9月2日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通过《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船用柴油机作为船舶的核心设备,其轴封漏油现象是不容轻视的。一方面从技术层面来说,轴封漏油不仅造成火灾隐患,而且还会导致柴油机无法运转甚至报废;另一方面从法律层面来说,国际环境组织对海洋污染的监管越来越严格,各个国家对于柴油机漏油都有明确的规定并严格监管,这就提出了研发密封性能良好、安全有效、适应性强的曲轴密封装置的需求。
图1和图2是现有B&W型船用柴油机的曲轴轴封结构,其包括套置于曲轴02的轴颈上的甩油环04、刮油环05和罩壳03,该刮油环05嵌置于罩壳03的凹槽中,该罩壳03固定于船用柴油机的机体01上。当柴油机工作时,润滑油进入油封部位,大部分润滑油被设置在曲轴02轴颈上的甩油环04挡住,并因离心力被甩到曲轴箱内;另一小部分润滑油通过甩油环04与曲轴02的间隙进入到刮油环05,此时刮油环05就开始起作用了。因而刮油环05性能的好坏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柴油机轴封是否漏油。现有的刮油环05的内壁与曲轴02轴颈为全接触,因此工作时会产生巨大的摩擦热,从而提高油封的温度,这一方面会损坏刮油环05造成漏油,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刮油环05的工作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刮油环的不足,提供一种迷宫式密封刮油环,其内孔设置迷宫式沟槽,使被密封的油介质在通过曲折的间隙时产生节流效应,从而使泄漏明显减少,达到提高船用柴油机曲轴轴封装置的密封性、延长工作寿命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迷宫式密封刮油环,安装于船用柴油机曲轴轴封装置的罩壳的凹槽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刮油环包括有由螺栓连接起来的上刮油环和下刮油环,该上刮油环和下刮油环为半圆环形,其对合连接后中间形成用于穿置所述曲轴的环孔,该密封刮油环沿油流方向的外侧为推力端,内侧为自由端,所述环孔位于该自由端的孔段为光孔,在所述环孔位于推力端的孔段的孔壁上设置有若干环形的节流齿。
所述的节流齿的齿高为15mm,齿间距为6mm,齿数为3,该节流齿的齿尖朝油流方向倾斜30°。
所述的迷宫式密封刮油环与曲轴之间的间隙配合为
在所述的下刮油环的下部设有多个贯穿各节流齿之间沟槽底部的泄油孔,该泄油孔的直径为8mm,数量为3个,所述罩壳上设有与该泄油孔相对应的回油孔。
所述的上刮油环的上部设有定位螺钉,所述罩壳上设有相应的对该定位螺钉限位的缺口。
所述的迷宫式密封刮油环的外周为一圆环凸台,该圆环凸台在自由端与推力端之间且与所述罩壳的凹槽相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明显减少了油介质的泄漏,提高了船用柴油机曲轴轴封装置的密封性和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沪东重机有限公司,未经沪东重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22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