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72230.0 | 申请日: | 2003-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66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木村肇;棚田好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9G3/3225 | 分类号: | G09G3/3225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徐予红,汤春龙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晶体管的半导体器件及其驱动方法。进一步,本发明涉及具有半导体器件的有源矩阵发光器件及其驱动方法,该半导体器件具有在绝缘体例如玻璃或塑料上形成的薄膜晶体管(以下简称TFT)。本发明还涉及使用这类发光器件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用发光元件例如电致发光(EL)元件的显示器件的研制很活跃。由于是自发光,因此发光元件可见度高且不需要背景光,背景光在液晶显示器(LCD)等中是必要的,由此能够减小这类器件的厚度。并且,该发光器件几乎没有视角度限制。
术语EL元件指具有发光层的元件,在发光层中可以获得通过施加电场产生的发光。当从单重激发态(荧光)返回基态以及从三重激发态(磷光)返回基态时发光层发出光。本发明的发光器件可以使用上述任何一种发光类型。
EL元件一般具有层叠结构,其中发光层夹在一对电极(阳极和阴极)之间。给出由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以及阴极构成的层叠结构作为典型结构。此外,还存在具有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按顺序依次层叠的如下层的结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以及电子传输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以及电子注入层。上述任一种结构都可以用作本发明的发光器件使用的EL元件结构。而且,发光层内还可以掺入荧光颜料等。
这里,在EL元件的阳极和阴极之间形成的所有层通常都称为“EL层”。前面提到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以及电子注入层全都包括在EL层的范畴内,由阳极、EL层以及阴极构成的发光元件称为EL元件。
一般发光器件中的像素结构展示图8中。注意使用EL显示器件用作为典型的发光器件的例子。图8中所示的像素具有源极信号线801、栅极信号线802、开关TFT 803、驱动器TFT 804、电容器装置805、EL元件806、电流源线807以及电源线808。
下面解释各个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这里使用的术语TFT指具有栅极、源极以及漏极的三端元件,但是由于TFT的结构难以清楚区分源极和漏极。因此当解释元件之间的连接时,一端,即源极或漏极指第一电极,另一端指第二电极。在需要定义各个元件关于TFT的开关状态(例如,当解释TFT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时)的电位的情况下使用术语源极和漏极。
而且,TFT导通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其中TFT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超过TFT的阈值,电流在源极和漏极之间流动。TFT截止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其中TFT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小于TFT的阈值,没有电流在源极和漏极之间流动。注意有这样一种情况,其中即使TFT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小于阈值,仍有微量电流,称为漏电流在源极和漏极之间流动。但是,该状态同样以截止态对待。
开关TFT803的栅电极连接到栅极信号线802,开关TFT803的第一电极连接到源极信号线801,以及开关TFT803的第二电极连接到驱动器TFT804的栅电极。驱动器TFT804的第一电极连接到电流源线807,以及驱动器TFT804的第二电极连接到EL元件806的第一电极。EL元件806的第二电极连接到电源线808。在电流源线807和电源线808之间存在相互电位差。而且,为了在发光期间保持驱动器TFT 804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可以在驱动器TFT 804的栅电极和具有固定电位的线之间形成电容器装置805,具有固定电位的线如电流源线807。
如果脉冲输入到栅极信号线802且开关TFT 803导通,那么输入到源极信号线801的图像信号输入到驱动器TFT 804的栅电极。驱动器TFT 804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和驱动器TFT804的源极和漏极之间流动的电流量(以下称为漏电流)由输入图像信号的电位决定。该电流提供给EL元件806,EL元件806发光。
由多晶硅(以下称为P-Si)形成的TFT比由非晶硅(以下称为A-Si)形成的TFT具有更高的场效应迁移率,且导通电流大,因此很适合用作发光器件中使用的晶体管。
相反,由P-Si形成的TFT由于晶粒边界的缺陷具有电特性易于离散(dispersion)的问题。
如果TFT阈值有离散,例如图8中的驱动器TFT 804的阈值每一像素有离散,由于对应于TFT阈值离散,TFT的漏电流值离散,那么即使相同的图像信号输入到不同的像素,EL元件806的亮度也将有差异。这对于使用模拟灰度方法的显示器件尤其成为一个问题。
最近已经提出可以纠正这类TFT的阈值离散。图10所示结构可以作为这种提议的一个例子(参考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号99-48403小册子(p.25,图3,图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未经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22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