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型广角成像镜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72001.9 | 申请日: | 2013-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7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黄林;戴付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6 | 分类号: | G02B13/06;G02B13/18;G02B13/00;G02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11359 | 代理人: | 徐江华 |
地址: | 3154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广角 成像 镜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三组透镜组成的成像光学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应用于近红外成像的微型广角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CCD或CMOS等芯片技术的发展,芯片的像素尺寸越来越小,带动摄像镜头逐渐往小型化、轻量化且高像素领域发展。而且,在追求小型化髙像质的同时,还进一步要求提供广角及大光圈等性能。针对上述要求,专利号为“US7751128”、公开日为“2010.07.06”的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3片结构的广角摄像镜头。该镜头内的三组透镜从物方到像方依次由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镜和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三透镜构成。虽然这种系统兼顾了广角的特性,但是对于小型化的追求有所限制,且其广角化也不充分。而且,该系统作为第一透镜的材质使用了玻璃,提高了镜头的制造成本,因此有改善的空间。
此外,随着摄像镜头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手机相机、车载镜头、安全影像监控及电子娱乐等产业,使用红外线波段的摄影镜头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常用的仅设计用于接收可见光的透镜已无法满足需求。由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较大视场角的广角成像镜头,可有效缩短系统的总长度,降低系统的敏感度,以获得良好的成像品质,同时可应用于红外线光学系统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型广角成像镜头,解决了具有高像素、成像质量佳但镜头不便携的缺点,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其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微型广角成像镜头,从物方至像方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为负光焦度的镜片;第二透镜为正光焦度的物体侧为凸面的弯月形镜片;第三透镜为正光焦度的镜片;所述镜头满足
-2.6<f12/f3<-1.6
其中,f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焦距。
进一步的,所述镜头满足
0.75<Y’/(f*TTL)<5.0
其中,Y’为成像面上的最大像高;f为整个透镜系统的焦距;TTL为透镜的总长。
其中,该镜头系统至少有一个面为非球面。
进一步的,在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设置有光阑。
本发明采用了3片塑料非球面镜片,通过不同的光焦度分配,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对目前的规格要求以及性能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微型广角成像镜头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轴上色差图(mm);
图3是实施例1的像散图(mm);
图4是实施例1的畸变图(%);
图5是实施例1的倍率色差图(μm);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微型广角成像镜头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的轴上色差图(mm);
图8是实施例2的像散图(mm);
图9是实施例2的畸变图(%);
图10是实施例2的倍率色差图(μm);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微型广角成像镜头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3的轴上色差图(mm);
图13是实施例3的像散图(mm);
图14是实施例3的畸变图(%);
图15是实施例3的倍率色差图(μm)。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中,如图1本发明由三组透镜构成,从物方至像方依次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第三透镜E3、滤色片E4、光学玻璃,所述第一透镜E1为负光焦度的镜片;第二透镜E2为正光焦度的物体侧为凸面的弯月形镜片;第三透镜E3为正光焦度的镜片;该系统至少有一个面为非球面;从物方到像方,所述第一透镜E1两面为S1、S2,第二透镜E2两面为S3、S4,光阑面为S5,第三透镜E3两面为S6、S7,滤色片E4两面为S8、S9,光学透镜的面为S10。
镜头的参数满足:
TTL=7.004;f1=-1.798;f2=10.810;f3=1.585;f=0.781;
f12/f3=-1.686;
Y’/(f*TTL)=0.877;
系统参数:1/4”感光器件光圈值2.0
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20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