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地型公墓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571854.0 申请日: 2013-11-08
公开(公告)号: CN103556865A 公开(公告)日: 2014-02-05
发明(设计)人: 陈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 陈海霞
主分类号: E04H13/00 分类号: E04H13/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66021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公墓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物,具体涉及一种公墓。

背景技术

现今社会,全球都面临着土地紧张的问题,尤其是耕地面积越来越少。目前,据统计,全国人口每年的死亡率0.7%,全国人口按照13.5亿计算,每年死亡人口在945万。死亡后的处理的主要方式:土葬、火葬二种;按照土葬和火葬各占50%计算,每年土葬和火葬各是472万具人体。国家提倡火葬并开设公墓安葬,并提倡的一些树葬、海葬等绿色殡葬方式。对解决“死人与活人争地”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现行的公墓安葬方式还存在一定的缺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彻底解决“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矛盾。公墓与原土葬相比,占地面积相比少了一些,但现公墓中每穴仍多于一平方米,即使采用壁葬方式,也要占地建造各种安置的堂、塔。中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在这方面的用地量仍然可以说是一个巨量;2、没有处理好民众对先人的感情问题。由于中国人特别注重对先人坟墓的尊重,往往想能长久保存,而现在公墓对保存年份都有一定的期限,大多是二十年甚至更短;3、现在提倡的一些树葬、江葬、海葬等绿色殡葬方式,由于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差距太大,响应的比例小;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且目前的墓地昂贵,差价巨大,贫富不均,不利社会安定;4、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现代人的流动性非常大,往往有时一年甚至几年不能亲自到墓地扫墓,不能保证墓葬的完整。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寻求一种新的殡葬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地型公墓,提供一种新的殡葬模式,既能解决人死后的骨灰存放问题,又能大量节省占地面积,永久重复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地型公墓,包括墓体,所述墓体分为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所述地下部分由地宫和骨灰投放室构成;骨灰投放室位于负一层,地宫位于骨灰投放室的下面,与土地相接;所述骨灰投放室设有骨灰投放管;所述骨灰投放管的上端设有投入口,骨灰投放管的下部连接地宫;所述地上部分为怀念区,用于祭奠怀念活动。

所述骨灰投放管的下端安装有风机,用于抽吸骨灰。

所述怀念区设置有怀念机,所述怀念机用于储存、查询显示逝者信息,例如逝者生前介绍、视频、逝者照片等。

所述怀念区可设为一层或多层,每层可分成多个区域,供不同信仰及不同需求的人使用。

所述墓体顶部设置有蓄水池,下方链接有冲水管,冲水管的下端与骨灰投放管的上端连接。

所述墓体顶部可建成宗教风格的建筑及雕像。

所述地上部分可建设宗教信仰的场所,例如教堂、寺庙等。

本发明的节地型公墓,墓体建造成以后,可永久使用,大量节约土地面积,如一个200万人左右的区、市,一座该发明的节地型公墓足够使用,绿色环保,并能满足人们对逝者的缅怀纪念之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节地型公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节地型公墓,包括墓体,墓体分为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由地宫1和骨灰投放室2构成;骨灰投放室2位于负一层,地宫1位于骨灰投放室2的下面,与土地相接;骨灰投放室2设有多个骨灰投放管4;骨灰投放管4的上端设有投入口6,骨灰投放管4的下部连接地宫1;地上部分为怀念区3,用于祭奠怀念活动。

骨灰投放管4的下端安装有风机5,风机用于抽吸骨灰。

怀念区3设置有若干台怀念机7,怀念机7上部为显示屏,显示屏下方为输入按键,用于储存、查询显示逝者信息,例如逝者生前介绍、视频、逝者照片等。怀念区3可设为一层或多层,每层可分成多个区域,供不同宗教信仰及不同需求的人使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墓体顶部设置有蓄水池,下方连接有冲水管,冲水管的下端与骨灰投放管4的上端连接。下雨或下雪时,雨、雪水在蓄水池内蓄积,此水为佛浴(或其它宗教)的无根净水,通过冲水管流入骨灰投放管,可将骨灰冲到下方的地宫内,并渗入大地,寓意深刻。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式,墓体顶部可建成各种宗教风格的建筑。在地上部分可建设寺庙、教堂等宗教信仰场所,诵经祈福,可满足逝者家属对不同信仰的逝者按不同宗教方式缅怀。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式,还可在地宫内可设置本地的沙盘,犹如一个缩小的地下城市,什么都有,人活时在同一城中,死后还是同样,人人平等,无贫富差距,充满人文关怀意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海霞,未经陈海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18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