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鲜食品杀菌剂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71320.8 | 申请日: | 2013-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4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戴桂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58 | 分类号: | A23L3/358;A23L3/3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3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鲜 食品 杀菌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化学领域,涉及一种生鲜食品杀菌剂。
背景技术
目前,在鲜切蔬菜中运用最广的杀菌剂有含氯杀菌剂、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等。但是,这些杀菌剂均是氧化型杀菌剂,在杀菌的同时也氧化掉部分鲜切果蔬的天然抗氧化活性成分,如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降低了营养品质。另外,含氯杀菌剂往往会产生一些有害的物质,如三氯甲烷、卤酸等,这些物质可能会诱导人体产生癌变;二氧化氯容易氧化叶菜中的叶绿素而产生脱色,气体本身不稳定在空气中达到10%浓度就会发生爆炸;过氧乙酸穿透力不强,虽然低浓度下对于悬浮的微生物效果明显,但是对紧紧附着在鲜切产品表面的微生物作用不明显;过氧化氢作为杀菌剂的安全性问题有待进一步明确。因此,寻找新的绿色杀菌剂是鲜切蔬菜行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近年,公开了贝壳煅烧钙及作为其水和物的氢氧化钙中有抗菌性、公开了此贝壳煅烧钙中配合有机酸盐的食品的制菌剂、煅烧钙中配合多元醇脂肪酸酯及乙醇的食品用除菌剂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杀菌能力强、安全、可靠,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杀菌剂,各组分的重量份如下:
上述的二甲基二碳酸盐的浓度为220-280mg/L。
上述的煅烧钙是选自牡蛎壳、扇贝壳、北极贝壳、卵壳或珊瑚壳的煅烧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上述的煅烧钙和氢氧化钙的平均粒径均为0.5~10μm。
进一步地,一种生鲜食品杀菌剂,各组分的重量份如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中二甲基二碳酸盐用于鲜切蔬菜杀菌,安全、可靠,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因为二甲基二碳酸盐在水中的半衰期很短,能在常温下一小时内完全分解为微量的甲醇和二氧化碳,产生的微量甲醇甚至低于产品的本底甲醇含量,对人体无任何影响。本发明中二甲基二碳酸盐不是氧化型杀菌剂,在杀菌的同时不会氧化鲜切果蔬的天然抗氧化活性成分,如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本发明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可达到9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本发明列举实施例如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如无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各种原料均可以通过市售得到;或根据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制备得到。除非另有定义或说明,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技术熟练入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发明方法中。
除非另有定义或说明,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技术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发明方法中。
实施例1
一种生鲜食品杀菌剂,各组分的重量份如下:
上述的二甲基二碳酸盐的浓度为220-280mg/L。
所述的扇贝壳和氢氧化钙的平均粒径均为0.5~10μm。
按本行业常规方法制造出生鲜食品杀菌剂。
将本实施例制备的生鲜食品杀菌剂,参照FZ/T01021-1992进行抗菌性能测试,结果显示:作用24h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为9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为93%。
实施例2
一种生鲜食品杀菌剂,各组分的重量份如下:
上述的二甲基二碳酸盐的浓度为220-280mg/L。
所述的扇贝壳和氢氧化钙的平均粒径均为0.5~10μm。
按本行业常规方法制造出生鲜食品杀菌剂。
将本实施例制备的生鲜食品杀菌剂,参照FZ/T01021-1992进行抗菌性能测试,结果显示:作用24h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为9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为90%。
实施例3
一种生鲜食品杀菌剂,各组分的重量份如下:
上述的二甲基二碳酸盐的浓度为220-280mg/L。
所述的扇贝壳和氢氧化钙的平均粒径均为0.5~10μm。
按本行业常规方法制造出生鲜食品杀菌剂。
将本实施例制备的生鲜食品杀菌剂,参照FZ/T01021-1992进行抗菌性能测试,结果显示:作用24h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为9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为92%。
申请人声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将上述实施例某组分的具体含量点值,与发明内容部分的技术方案相组合,从而产生的新的数值范围,也是本发明的记载范围之一,本申请为使说明书简明,不再罗列这些数值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713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