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水充填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68973.0 | 申请日: | 2013-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6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田艳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筑盛建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6 | 分类号: | C04B28/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汇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15 | 代理人: | 刘闻铎 |
地址: | 05002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 充填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山充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高水充填材料。
背景技术
高水材料是冶金行业金矿、铁矿等的单位充填和尾砂充填、废料充填的胶结材料。可广泛应用于煤炭行业巷旁充填支护,采空区堵漏灭火、阻燃、井巷壁厚充填支护等。
高水材料用于采空区充填有着工艺简单、凝结速度快、性能稳定等优点。为减小开采引起的地表建、构筑物的变形,采矿工程的采空区一般需要支护或充填,传统的充填材料主要有两类:一是以硅酸盐水泥掺加水玻璃等的充填材料,但该类材料的使用寿命短(通常仅可用2-3a),且存在作业固化时间长,材料浪费等缺点;二是以高分子为主的充填材料,近年来,科研人员已研制出高水速凝固材料(简称高水材料),它是一种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并具有一定力学性能的可泵性支护材料,高水材料可替代木材、钢材使用,充填工艺简单,凝结速度快,可减少固化剂的用量。
但是现有的高水材料大都存在着初凝时间长,强度低等缺点,难以满足充填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高水材料大都存在着初凝时间长,强度低等缺点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超高水充填材料。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超高水充填材料是由甲乙两种组分组成,其中,甲组分为硫铝酸钙、铝酸钙、碳酸钙、碳酸钠、聚丙烯酰胺和羟甲基纤维素钠;乙组分为硫酸钙、氧化钙、偏铝酸盐和氯化钙,乙组分中偏铝酸盐为偏铝酸钠或偏铝酸钙。
该材料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甲组分:硫铝酸钙45-75%、铝酸钙15-45%、碳酸钙2-8%、碳酸钠2-8%、聚丙烯酰胺0.5-2%、羟甲基纤维素钠0.5-2%;乙组分为硫酸钙70-90%、氧化钙8-25%、偏铝酸盐1-5%、氯化钙1-3%。
优选:甲组分:硫铝酸钙50-70%、铝酸钙20-40%、碳酸钙3-7%、碳酸钠3-7%、聚丙烯酰胺0.5-2%、羟甲基纤维素钠0.5-2%;乙组分为硫酸钙75-85%、氧化钙12-22%、偏铝酸盐2-4%、氯化钙1-3%。
更优选:甲组分:硫铝酸钙58%、铝酸钙30%、碳酸钙5%、碳酸钠5%、聚丙烯酰胺1%、羟甲基纤维素钠1%;乙组分为硫酸钙78%、氧化钙17%、偏铝酸钙3%、氯化钙2%。
甲组分与乙组分的重量比为0.5-2:1。
优选:甲组分与乙组分的重量比为1:1。
本发明的超高水充填材料在使用时与水分的重量配比如下:甲:乙:水=1:1:10-20,优选:甲:乙:水=1:1:16。
本发明的取得的技术进步如下:
1、充填成本低。
在解放有限煤炭资源延长矿井寿命的同时,也为煤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充填系统设备投资较低,主要充填原材料——矿井水充足。
充填体含水量更高,充填成本更低。
充填材料具有可灌注性、胶结性,在超高水充填材料中进一步引入矸石、煤灰等工业废料,提高充填体强度并进一步降低充填吨煤成本。
充填材料可消除承压水威胁,实现安全带压开采,保证矿井安全,大幅降低防治水费用。
充填工艺有利于地面环境保护,减少地表塌陷的治理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2、性能稳定
超高水充填材料无毒、无味、无污染、安全环保;通过选用不同骨料和骨胶比,可优化设计填料浆的浓度及充填体的强度,其制备成的充填料浆流动性好,易于输送,输送距离不受限制、凝结时间易调的特点,凝结时间可根据需要在90分钟内调整。固结体具有体积应变较小,显现出在三向受力状态下良好的不可压缩性,利于现场充填应用。
超高水充填材料水体积可达97%,最终强度可达0.66MPa,材料高持水,凝固速度快,早期强度高,具有良好的承载性能等特性。
超高水充填材料具有早强。快硬的特点,7天抗压强度能够达到最终强度的60%-90%。
超高水材料采空区充填密实,对大空间与细小裂隙都进行了密实充填,且充填体固结凝固状态好,在三向受力状态下对围岩起到了极好的支撑与稳定作用。
3、工艺简单、先进
充填工艺简单,充填效果好。超高水充填开采对工作面生产能力影响较小,矿井稳产时间长,充填与回采工艺互不影响,是高产高效工作面采空区实施充填开采的有效方法,是其它采空区充填方法所无法比拟的采空区充填工艺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筑盛建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河北筑盛建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689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