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下设施基础管线的支撑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66570.2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7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姜瑛;张飞;琚选择;方伟;戚晓宁;钱思成;王宇臣;王凤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12 | 分类号: | F16L3/12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胡婉明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设施 基础 管线 支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设施基础管线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油气开发的水下生产技术是现代海洋石油工业的前沿高科技技术,是深水海洋油气成功开发的必备和基础性的技术。随着海洋深水油气资源的开发,水下生产技术已得到了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水下生产设施逐渐投入使用。水下设施管线的支撑固定结构不仅影响水下设施的总体布局,而且决定着管线与基础结构的相互连接形式及传力方式。在水下设施的全寿命设计周期内,支撑结构不仅要承受管线自重荷载、抵抗由高温高压引起的二次应力,还要承受波流等恶劣海洋环境工况导致的接口法兰处的动态荷载,因此,管线支撑结构需要能有效结合管线与基础结构,在保证支撑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余量前提下,优化水下设施的整体结构布局方案。单纯依靠调整传统支撑结构的壁厚和尺寸,已无法适应水下设施要求结构紧凑及高可靠性的要求,所以亟待研发一种新型支撑设计方案以满足管线及基础结构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水下设施基础管线的支撑结构,其支撑套筒与水下设施基础的工字梁腹板穿套结合实现载荷的有效传递以及降低整体结构重心,减少接口法兰处的弯矩载荷传递和整体结构的受力,增加水下设施基础结构稳定性,优化水下设施基础的整体尺寸和重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水下设施基础管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套筒1、工字梁2以及加强板3;该工字梁2设置在水下设施基础本体上,支撑套筒1穿设在工字梁的腹板上,且支撑套筒1沿着管线径向包络管体5,该工字梁2腹板两侧的上翼缘内侧和下翼缘内侧与支撑套筒1筒壁之间分别设加强板3。
前述的水下设施基础管线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工字梁2腹板与支撑套筒1相互交叉的相贯线处焊接固定。
前述的水下设施基础管线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支撑套筒1与管体5的定位包括支撑套筒1沿着管线径向包络管体5后支撑套筒两端与管体5外壁焊接固定或者支撑套筒1沿着管线径向包络管体5后在支撑套筒与管体5外壁之间设有垫圈。
前述的水下设施基础管线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垫圈4为氯丁橡胶圈。
前述的水下设施基础管线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加强板3为横断面成弧形的半瓦式板体,该半瓦式板体的弧心角为180度,半瓦式板体的半径小于工字梁2翼缘宽度的二分之一。
本发明水下设施基础管线的支撑结构的有益效果,套筒与水下设施基础的工字梁腹板穿套结合构成的支撑结构,可实现对水下基础结构上的管线进行固定和轴向约束的功效,有效防止管线在基础结构上的滑移,还可以有效传递以及降低水下设施基础整体结构重心,减少接口法兰处的弯矩载荷传递和整体结构的受力,增加水下设施基础结构稳定性,优化水下设施基础的整体尺寸和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水下设施管线的支撑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1支撑套筒、2工字梁、3加强板、4垫圈、5管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水下设施基础管线的支撑结构,其包括支撑套筒1、工字梁2以及加强板3;该工字梁2设置在水下设施基础本体上,支撑套筒1穿设在工字梁的腹板上,且支撑套筒1沿着管线径向包络管体5,该工字梁2腹板两侧的上翼缘内侧和下翼缘内侧与支撑套筒1筒壁之间分别设加强板3。
如图1所示,本发明水下设施基础管线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工字梁2腹板与支撑套筒1相互交叉的相贯线处焊接固定。所述支撑套筒1与管体5的定位包括支撑套筒1沿着管线径向包络管体5后支撑套筒两端与管体5外壁焊接固定或者支撑套筒1沿着管线径向包络管体5后在支撑套筒与管体5外壁之间设有垫圈。所述垫圈4为氯丁橡胶圈。所述加强板3为横断面成弧形的半瓦式板体,该半瓦式板体的弧心角为180度,半瓦式板体的半径小于工字梁2翼缘宽度的二分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水下设施基础管线的支撑结构使用时,水下设施基础本体通过安装船舶吊装下放至海底目标区域,水下设施基础本体通过自身重量贯入土壤中。该工艺管线穿越在水下设施基础平行的两个工字梁同侧设置的支撑套筒内,其中一个工字梁设置的支撑套筒两端与工艺管线管体外壁环向焊接固定,实现对工艺管线刚性固定功效;另一个工字梁设置的支撑套筒与工艺管线管体管壁之间设有垫圈且不焊接固定,实现对水下基础结构上的工艺管线进行周向约束和轴向释放的功效。工艺管线设置端口分别通过SPO法兰端与动态柔性立管连接,设置球阀端与硬质海底跨接管连接。
本发明水下设施管线的支撑结构的工作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665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