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海胆增殖放流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63890.2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1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罗虹霞;陈丕茂;周艳波;袁华荣;冯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0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胆 增殖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增殖领域,特别是一种紫海胆增殖放流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紫海胆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捕捞品种,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由于多年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环境变化,野生紫海胆资源衰退严重,迫切需要以增殖放流等方式进行修复养护。
增殖放流就是用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等公共水域放流水生生物苗种或亲体的活动。紫海胆增殖放流后往往需要定期观察、探究其生长繁殖的情况;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又必须保持紫海胆具有自由的活动空间及良好的摄食条件,这就面临增殖放流的紫海胆在天然水域中难以观察和回捕的问题。因此上述增殖放流和实验观察的条件存在一定的矛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的用于研究紫海胆生长繁殖情况的紫海胆增殖放流实验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紫海胆增殖放流实验装置,包括不锈钢笼,所述不锈钢笼内固定有围出供紫海胆生存活动区域的束口网袋,所述束口网袋的底部设置有栖附板,所述栖附板的表面形成呈波浪状的栖附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束口网袋通过不锈钢丝绑扎固定在不锈钢笼上,使束口网袋形成与不锈钢笼形状大致相同的撑开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不锈钢笼包括框体及上盖,所述上盖通过合页铰接在框体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体的上端边缘处焊接有定位螺母,所述上盖设有与螺母配合的定位螺丝。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体为长方体,在长方体的各顶点处焊接有悬吊螺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束口网袋固定在不锈钢笼内,围成供紫海胆生存活动的区域,使得紫海胆无法从网袋中逃离,研究人员能够直接通过网袋观察紫海胆的生存、生长和繁殖等状况,也能将束口网袋取出从而对海胆展开测量研究,使用起来相当方便;而束口网袋底部的栖附板设置了波浪状的栖附面,极大地增加了紫海胆的附着面积,利于其附着生活;不锈钢笼可直接沉于水域内,坚固耐用,可有效地防腐蚀,笼中的空隙便于水体交换及饵料进入网袋中以满足生活需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不锈钢笼的示意图;
图3是不锈钢笼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的紫海胆增殖放流实验装置实施例,包括长×宽×高=1000mm×1000mm×100mm的长方体形不锈钢笼1,该不锈钢笼1防腐蚀,可长期沉于水域内。不锈钢笼1由框体12和上盖11构成,上盖11通过不锈钢的合页13铰接在框体12上。框体12上端矩形的三条边上焊接有不锈钢的定位螺母4,上盖11设有与螺母配合的不锈钢的定位螺丝5,关闭笼子的时候将定位螺丝5拧进定位螺母4里,即达到框体12与上盖11闭合的效果。框体12及上盖11的壁呈网状,有利于水体交换及饵料的进入。
框体12的八个顶点焊接有不锈钢的悬吊螺母(6),用于串入绳索,将框体12悬吊于水体内以吊样紫海胆。
在放入紫海胆苗开始实验的初期,由于紫海胆苗壳径小,如果直接置于不锈钢笼1内有可能造成逃逸,因此在不锈钢笼1内固定有长×宽×高=1000mm×1000mm×200mm的束口网袋2。束口网袋2的底部四条边以及高的四条边都用铁丝绑扎固定在不锈钢笼1上,使束口网袋2形成与不锈钢笼1形状大致相同的撑开状,围出供紫海胆生活活动的区域。束口网袋2网目的大小由海胆大小而定,也可随海胆的生长而更换。
紫海胆属底栖生物,喜欢附着在易于附着的物体上,因此在束口网袋2的底部设置栖附板3,栖附板3的表面形成呈波浪状的栖附面,使紫海胆附着面积增大,更有利于紫海胆的生活。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638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