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直径、超长度高纯硅晶体切割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58805.3 | 申请日: | 2013-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8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全文;杨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青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D5/04 | 分类号: | B28D5/04;B28D7/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典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徐丰;杨保刚 |
地址: | 610045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径 长度 高纯 晶体 切割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晶体的切割工艺和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大直径、超长度高纯硅晶体的切割工艺和设备。
背景技术
因高纯硅晶体材料固有的物理机械性能,对于较大直径、一定加工长度、复杂结构表面的加工,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标准圆表面的加工,采用吸振材料过度装夹、成型金刚石刀具套料加工的方式进行。工艺步骤:刀具装夹找正→高纯硅晶体装夹找正→套料加工→表面处理研磨。
第二、复杂结构表面的加工,采用标准通用机床、吸振材料过度装夹、金刚石刀具加工的方式进行。工艺步骤:刀具装夹找正→高纯硅晶体重复装夹找正→重复加工→表面处理研磨。该方式根据加工表面复杂程度,确定高纯硅晶体重复装夹找正次数,一般情况下至少需两次以上装夹找正。
上述两种情况,存在的的主要问题有:
(1)高纯硅晶体加工长度受工艺方法及刀具设备的限制,一般加工长度都小于400mm,受刀具加工精度、机床回转精度、刀具装夹精度等因素限制,套料加工直径小于127mm。
(2)刀具参与切削面积大,材料利用率低下。
(3)受切削速度的影响,加工的高纯硅晶体表面粗糙度较大,无法实现表面精细加工,加工表面均需研磨处理,导致加工效率较低,成品率。
(4)因高纯硅晶体在加工过程中受装夹受力方式的制约,导致高纯硅晶体加工成品率低下。
(5)上述两种情况的加工,要求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具有较为丰富的机械加工经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大直径、超长度高纯硅晶体切割工艺及设备,该工艺中采用电镀金刚石砂线作为刀具以及不同的工艺步骤,解决了大直径、大长度高纯硅晶体表面加工的技术难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直径、超长度高纯硅晶体的切割工艺,其特征在于:
a.首先对高纯硅晶体通过吸振材料粘接后过度装夹;
b.再通过数控自动编程软件系统对切割高纯硅晶体图形进行编排处理;
c.然后通过电镀金刚石砂线对高纯硅晶体切削,其主切削运动为电镀金刚石砂线垂直往复运动、辅助切削运动为电镀金刚石砂线自转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c步骤为了保证加工高纯硅晶体表面质量,提高电镀金钢石砂线使用寿命,选择所需金刚石的粒度为0.074-0.15mm,制作电镀金刚石砂线;根据切割高纯硅晶体长度,确定电镀金刚石砂线的直径为2.5-4.5mm;所述步骤c中,主切削运动参数速度控制在5-8mm/s之间,辅助切削为恒定速度,转速为100rpm。
作为优选,高纯硅晶体的切割长度为400-800m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大直径、超长度高纯硅晶体的切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镀金刚石砂线、工作平台、安装电镀金刚石砂线的摇臂、安装固定摇臂的曲柄摇杆机构和石墨粘块。
作为优选,所述高纯硅晶体粘接在石墨粘块上,石墨粘块粘接后过度装夹在线切设备工作台上,电镀金刚石砂线固定在线切设备摇臂上,由主电机通过三角带传动到曲柄摇杆机构,让电镀金刚石砂线作主切削运动,辅助电机让电镀金刚石砂线作辅助切削运动。
作为优选,主切削运动为电镀金刚石砂线垂直往复运动,辅助切削运动为电镀金刚石砂线自转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一、由于采用电镀金刚石砂线作为刀具,大大提高高纯硅晶体加工范围,尤其针对大直径、超长度的高纯硅晶体;
二、根据高纯硅晶体的长度,选择电镀金刚石砂线直径,使电镀金刚石砂线参与切削面积小,材料利用率有效提高;
三、通过控制切削速度,降低了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不需进行表面精细加工,提高效率及成品率;
四、采用了吸振材料粘接后过度装夹,由此改善了高纯硅晶体受力方式,提高了工序产品的成品率;
五、电镀金刚石砂线作为切割刀具,其切割运动精度取决于设备自身精度,一般情况下整个工序控制无需人为调整,操作人员进行简单的技能培训,具有数控设备操作能力即可上岗操作,降低用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件切割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工作台、工件与砂线相对位置示意图,进给运动由工作台X轴、Y轴步进电机控制进给;
图3为本发明工件和砂线的装配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青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青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88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沼气制备生物天然气工艺
- 下一篇:一种黄橙-橙红色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