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温室自动化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58081.2 | 申请日: | 2013-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2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董佳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善天慧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7/02 | 分类号: | G05D2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陆磊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室 自动化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温室控制自动化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到一种温室自动化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温室(greenhouse)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如玻璃温室、塑料温室;单栋温室、连栋温室;单屋面温室、双屋面温室;加温温室、不加温温室等。温室结构应密封保温,但又应便于通风降温。
现有的温室在使用过程中,其中的温度调节和二氧化碳浓度调节都需人工进行,费时费力、不利于温室内作物的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际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温室自动化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温室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由框架和塑料薄膜组成的温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室具有温度调节装置和CO2浓度调节装置;
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升温装置和降温装置;
所述降温装置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一电磁阀、第一单片机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中分别盛有水和氯化钠,所述第一容器为敞口结构,第二容器的底部具有开口和用于控制开口打开/关闭的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第一单片机连接,第一单片机的信号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连接;
所述升温装置包括反应罐、点火装置、第二电磁阀、第二单片机、氧气罐和CO2存储罐;所述反应罐内放置有木炭,点火装置安装于反应罐内,氧气罐和CO2存储罐与反应罐连通,分别用于提供木炭燃烧所需的氧气和存储木炭燃烧所产生的CO2;所述管道安装有用于控制管道打开/关闭的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第二单片机连接,第二单片机的信号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连接;
所述CO2浓度调节装置包括CO2吸收装置和CO2产生装置;
所述CO2吸收装置包括CO2吸收瓶、第三电磁阀、第三单片机和CO2传感器;所述CO2吸收瓶内盛放有烧碱溶液,在其瓶口处安装有用于控制瓶口打开/关闭的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第三单片机连接,第三单片机的信号输入端与CO2传感器连接;
所述CO2产生装置包括反应瓶、第一原料瓶、第二原料瓶、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和第四单片机;所述第一原料瓶中和第二原料瓶中分别放置有稀盐酸或纯碱,在其瓶口处安装有用于控制瓶口打开/关闭的第四电磁阀和第五电磁阀,所述第一原料瓶中和第二原料瓶均通过管道与反应瓶连通,所述第四电磁阀和第五电磁阀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第四单片机连接,第四单片机的信号输入端与CO2传感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无需人工进行温室的温度调节和二氧化碳浓度调节,实现了温室控制的智能化,利于温室内作物的生长,进而提高了其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温室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温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CO2浓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温度调节装置100、第一容器110、第二容器120、第一电磁阀130、第一单片机140、温度传感器150、反应罐210、点火装置220、第二电磁阀230、第二单片机240、氧气罐250、CO2存储罐260、CO2浓度调节装置200、CO2吸收瓶310、第三电磁阀320、第三单片机330、CO2传感器340、反应瓶410、第一原料瓶420、第二原料瓶430、第四电磁阀440、第五电磁阀450、第四单片机46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善天慧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嘉善天慧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80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