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配方组成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57740.0 | 申请日: | 2013-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3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许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88 | 分类号: | A61K36/888;A61P11/02;A61K35/6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贾郡 |
地址: | 21413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鼻炎 中药 配方 组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配方组成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鼻炎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配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人都正在承受患有鼻炎的痛苦,尤其年龄在15-40岁的人群中更为多见。鼻炎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会对患者具有不适的影响,如不及时治疗,还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鼻息肉、支气管哮喘、中耳炎、鼻窦炎等一系列疾病,对患者造成更大的痛苦。传统的鼻炎的治疗方法为:注射、激光、硝酸银灼烧、鼻内副交感神经切断、以及手术疗法,上述任何一种方式,都严重伤害患者的身体,产生一些副作用,给患者造成了心理、身体伤害,同时治疗费用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治疗鼻炎、且成本低、疗效好的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配方组成及其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配方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以及各组分的质量分别为:黄芩15-20g、白附子8-10g、菊花8-10g、五味子8-10g、白芷6-8g、桂枝8-10g、丹皮8-10g、白藓皮10-15g、地丁5-10g,虫退5-8g。
进一步,还包括麻黄5-8g。
一种如上所述的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配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的中药配方中的各组分按各组分的质量份数混合后,加水蒸煮,利用产生的蒸汽对鼻子进行熏蒸30-40min。
且所述的水的加入量为中药配方的2.5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中药配方组成中,各组分相互配伍,在发挥各自药效的同时,能够有效结合增强治疗鼻炎的疗效,且本发明组方简便、易于服用、费用低、患者痛苦小、治疗见效快、治愈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实施例1: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配方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以及各组分的质量分别为:黄芩15g、白附子8g、菊花8g、五味子10g、白芷8g、桂枝10g、丹皮10g、白藓皮10g、地丁10g,虫退5g。
实施例2: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配方组成,包括以下组分以及各组分的质量分别为:黄芩20g、白附子10g、菊花10g、五味子8g、白芷6g、桂枝8g、丹皮8g、白藓皮15g、地丁5g,虫退8g。
实施例3: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配方组成,包括以下组分以及各组分的质量分别为:黄芩18g、白附子9g、菊花9g、五味子9g、白芷7g、桂枝9g、丹皮9g、白藓皮12g、地丁7g,虫退6g。
实施例4: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配方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以及各组分的质量分别为:黄芩15g、白附子8g、菊花8g、五味子10g、白芷8g、桂枝10g、丹皮10g、白藓皮10g、地丁10g,虫退5g,麻黄5g。
实施例5: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配方组成,包括以下组分以及各组分的质量分别为:黄芩20g、白附子10g、菊花10g、五味子8g、白芷6g、桂枝8g、丹皮8g、白藓皮15g、地丁5g,虫退8g,麻黄8g。
实施例6: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配方组成,包括以下组分以及各组分的质量分别为:黄芩18g、白附子9g、菊花9g、五味子9g、白芷7g、桂枝9g、丹皮9g、白藓皮12g、地丁7g,虫退6g,麻黄6g。
实施例7: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配方的制备方法,将实施例1-6中任一配方中的各组分混合后,加入中药配方组成的2.5倍的水蒸煮,利用产生的蒸汽对鼻子进行熏蒸30-40min。
利用上述实施例6的配方作用于鼻炎的患者42例,每日熏蒸3次,在治疗5天后,32例已经明显好转,在治疗9天后,治愈率达到94%。
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77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