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墨膜厚度分布校正方法和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56633.6 | 申请日: | 2013-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2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平野正大;保崎启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森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31/12 | 分类号: | B41F31/1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李江晖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厚度 分布 校正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校正形成在墨水供应设备中的墨辊组中的墨膜厚度分布的墨膜厚度分布校正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图13显示卷筒胶印机中的每一种颜色的印刷单元中的墨辊(墨水供应装置)的主要部分。在图13中,墨辊包括墨槽1、储存在墨槽1中的墨水2、墨槽辊3、沿墨槽辊3的轴向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墨槽键4(4-1至4-n)、墨斗辊5、墨辊组6、印刷板7和印版滚筒8,其中印刷板7安装在所述印版滚筒上。图像印刷在印刷板7上。墨槽1、墨槽辊3、墨槽键4、墨斗辊5和墨辊组6形成用于将墨槽1中的墨水供应到印刷板7的墨水供应路径。
在墨水供应设备中,通过调节墨槽键4-1至4-n的开口程度将墨槽1中的墨水2供应给墨槽辊3。供应给墨槽辊3的墨水通过墨斗辊5的墨水供给操作经由墨辊组6被供应给印刷板7。供应给印刷板7的墨水通过胶印滚筒(未示出)印刷在印刷纸张上。要注意的是与印刷板7接触的上墨辊6-1至6-4被布置在墨辊组6的墨水流动路径的端部处。
图14显示通过印刷机印刷的印刷产品。带形色标9-2被印刷在除了图像区域9-1之外的空白中。在通常的四色印刷中,色标9-2由区域S1至Sn形成,所述区域每一个都包括黑色、青色、紫红色和黄色密度测量片(具有100%网点面积率的固体片)9a1、9a2、9a3和9a4。区域S1至Sn对应于印刷机中的各个颜色的印刷单元中的墨槽键4-1至4-n的键区域。
[配色]
预先对各个颜色的印刷单元设置参考密度值。更具体地,预先对于黑色、青色、紫红色和黄色设置参考密度值。当印刷印刷产品9时,执行配色操作以使各个颜色的密度值匹配其参考密度值。墨水供应量控制设备(未 示出)在测试印刷或最终印刷期间根据印刷在印刷产品9上的色标9-2上的各个颜色的密度测量片9a(9a1、9a2、9a3和9a4)的密度执行该配色操作。
例如,印刷产品9上的区域S1将作为代表来说明。测量通过测试印刷或最终印刷获得的印刷产品9的每一种颜色的密度测量片9a的密度值。获得每一种颜色的测量密度值与该颜色的预设参考密度值之间的密度差。由获得的每一种颜色的密度差获得该颜色的印刷单元中的墨槽键4-1的开口比的校正量(对于区域S1校正墨水供应量的量)。使用获得的校正量作为反馈量来调节每一种颜色的印刷单元中的墨槽键4-1的开口比。
对于区域S2至Sn,以同样的方式获得各个颜色的印刷单元中的墨槽键4-2至4-n的开口比的校正量(对于区域S2至Sn校正墨水供应量的量)。使用获得的校正量作为反馈量来调节各个颜色的印刷单元中的墨槽键4-2至4-n的开口比。在调节墨槽键4-1至4-n的开口比之后立即重新开始印刷。该操作被重复直到各个颜色的密度值达到其参考密度值为止。
然而,在该墨水供应量调节方法中,当印刷产品的密度在测试印刷或最终印刷期间变得极高时,仅通过降低墨槽键的开口比几乎不能减少墨水供应设备中过多的墨水。产生许多浪费的纸张,从而浪费印刷材料。另外,耗费时间,从而降低运行率。
为了在测试印刷或最终印刷期间有效地校正墨水供应设备中的墨膜厚度分布,已经提出日本专利公开出版物第10-16193号(文献1)中公开的墨膜厚度校正方法以及日本专利公开出版物第11-188844号(文献2)中公开的墨膜厚度控制方法。
[墨水减少+预加墨2]
在文献1中说明的墨膜厚度校正方法中,当在测试印刷或最终印刷期间校正墨水供应设备中的墨膜厚度分布时,停止墨斗辊5的墨水供给操作。在该状态下印刷预定数量的纸张(空白纸张印刷),从而减少墨水供应设备中的墨水(墨水减少)。保持最小墨膜厚度分布Ma(参见图15A),即,与印刷板7的无图像部分相对应的墨膜厚度分布Ma,所述最小墨膜厚度分布从墨辊组6的上游侧到下游侧变薄且在印刷期间是必需的。接着,修改的墨膜厚度分布Mb(参见图15B)被叠置在剩余的墨膜厚度分布Ma上(预加墨2)。[预加墨(-)=“墨水返回到墨槽”+预加墨1]
在文献2中说明的墨膜厚度控制方法中,当在测试印刷或最终印刷期间校正墨水供应设备中的墨膜厚度分布时,所有的墨槽键4-1至4-n的开口比被设置成0。在该状态下,执行墨斗辊5的墨水供给操作预定次数,从而使墨水供应设备中剩余的所有墨水返回到墨槽1(“墨水返回到墨槽”)。然后,在印刷期间所需的最小墨膜厚度分布Ma(参见图15A)形成在墨辊组6中(预加墨1的第一步骤)。修改的墨膜厚度分布Mb(参见图15B)被叠置在形成的墨膜厚度分布Ma上(预加墨1的第二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森公司,未经小森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66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