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动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56040.X | 申请日: | 2013-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2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鲁代均;沈君;吴建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创乐电子实业(惠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70 | 分类号: | H01H13/70;H01H1/5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海燕;常跃英 |
地址: | 51600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动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动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动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的微动开关存在以下缺陷(1)一般只有单一的触片转换机构,一旦转换机构中某一个零件失效,整个开关就失效;(2)、密封圈与胶壳配合采用胶水粘合密封,密封圈受操作按钮作用时,密封圈容易与胶水分离,致使开关密封防水性能失效;(3)、按钮为塑胶材料,容易磨损,致使开关功能失效或寿命缩短;(4)、动片与触点的结合采用电阻焊接方式,因动片厚度与触点都比较小,焊接位不足,导致动片与触点结合强度不足,最终导致开关应用不可靠。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寿命长、电气及功能稳定可靠的双保险微动开关。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动开关,包括两套独立的信号切换机构及两个独立设置的按钮机构,两个独立设置的按钮机构分别对应两套独立的信号切换机构,两套信号切换机构并列连接在同一线路中,操作任一按钮机构使对应的信号切换机构动作实现对线路中的信号切换均可。
具体的,所述信号切换机构包括依次设置于底座上的支杆、动片和弹簧,底座上还设有端子组;弹簧一端连接动片靠近端子组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支杆远离端子的一端,支杆另一端抵住底座,动片通过弹簧的拉力作用与位于动片上方的端子组的常闭端子接触,下压按钮机构,支杆以底座为支点转动,使弹簧对动片的作用力方向改变,使动片前端离开常闭端子而与位于动片下方的常开端子接触,实现电路信号切换。
具体的,所述两个信号切换机构并列设置,其上覆盖壳体,所述按钮机构包括按钮及密封圈,所述按钮通过密封圈组装于壳体上,按钮下端通过密封圈对位支杆端头。
具体的,所述壳体上设有与密封圈底部形状对应的孔,孔周设围沿,密封圈与孔围沿通过热铆方式连接,使孔围沿部位壳体热熔挤压密封圈实现密封。
优选的,所述按钮包括金属头套和塑胶本体,所述金属头套通过注塑的方式嵌于塑胶本体内。
优选的,两个按钮机构对应的密封圈一体成型。
优选的,动片靠近端子组的一端设有触点,触点铆接于动片上, 触点上设有凸筋。
优选的,所述端子组中各个端子与动片对应的接触的位置也设有带凸筋的触点,动片上的触点凸筋与端子上的触点凸筋呈十字交叉接触。
具体的,底座上一端设有两个支撑柱,支杆一端设于两个支撑柱之间,动片对应的一端上具有分叉部,两个分叉部分别卡接在两个支撑柱上。
具体的,底座上设抵挡位, 抵挡位与支杆相抵之处设有凹槽,支杆对应的端头限位于凹槽内并在凹槽内转动;所述支杆对应的端头中部设有避让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微动开关具有两套独立的信号转换机构且两套机构具有独立的操作按钮,当所述开关其中一个转换机构失效时,可启用另一转换机构,提供输出信号,确保开关功能的完整性,达到双保险功能。
另外,所述开关通过各种细节设计,使性能更加稳定,使用寿命长,具体体现在:(1)密封圈与塑胶壳体采用热铆方式固定,能充分保证密封圈与塑胶壳体的紧密性,确保开关的防水性能;且对应两个按钮机构的密封圈一体注塑成型,中间没缝隙,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密封效果更好,加工工艺更简单;(2)开关按钮头部为金属材料,强度高、耐磨性好,可很好的护开关按钮不在使用过程中受损,延长开关的使用寿命,提高开关安全性,适合在大角度斜面操作的应用,从而扩大了开关的应用场合;(3)动片与触点铆接固定,大大提高了触点接触和开关信号切换的可靠性及功能可靠性,同时,铆接的触点与动片结合强度足够,从而大大提高开关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微动开关实施例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微动开关实施例爆炸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微动开关实施例动片触点铆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微动开关实施例按钮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微动开关实施例密封圈铆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创乐电子实业(惠州)有限公司,未经创乐电子实业(惠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560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