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生物有机肥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49345.8 | 申请日: | 2013-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3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夏宝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恒诺生物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4;C05F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150111 ***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生物 有机肥 颗粒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生物有机肥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防治黄瓜黄瓜枯萎病的复合生物有机肥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从 20 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科研单位和企业相继研制和生产一类被统称为“生物有机肥”的产品并投放市场。由于这类肥料产品研制和生产初衷是集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优点于一体,既有利于增产增收,又有利于培肥土壤、改善土壤微生态系统、减少无机肥料用量,提高并改善农产品品质,符合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食品生产的方向,这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生物有机肥是指特定功能微生物与主要以动植物残体(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它区别于仅利用自然发酵(腐熟)所制成的有机肥。生物有机肥产品除了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外,还含有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这是此类产品的本质特征,并且所含
微生物应表现出一定的肥料效应,如具有增进土集肥力、制造和协助农作物吸收营养、活化土壤中难
溶的化合物供作物吸收利用,或可产生多种活性物质和抗、抑病物质,对农作物的生长有良好的刺激
与调控作用,可减少或降低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以及改善农产品品质等方面的作用。与普通有机肥相比,生物有机肥生产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除了在腐熟过程中加入促进有机物料腐熟、分解的生物菌剂,以实现定向腐熟、除臭等目的,并且在产品中加人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以提升产品的作用效果。在发 酵生产工艺上,多数企业采用槽式堆置发酵法,其它的发酵方法,如平地堆置发酵法、密封仓式发酵法、塔式发酵法等在生产中也得到了应用。在发酵、腐熟过程中物料的水分、C/N比、温度等的调节及腐熟剂的使用是生产工艺的关键,特别是菌剂的应用直接影响着物料发酵的周期及腐熟程度。而如何确定发酵物料的腐熟度是整个生产的关键环节,只有彻底腐熟的物料才有利于后加人功能菌的存活并发挥作用。另外,有的产品中还加人无机养分,如何减少无机养分对功能菌的影响也是生产环节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发酵物料的后处理方面,大多数企业加人功能菌剂进行复配、定型,产品剂型以颗粒剂为主。此外,有1/3的产品在后处理过程中采用了造粒技术,多数以圆盘造粒为主,也有采用滚筒造粒或挤压造粒。颗粒产品克服了颗粒剂产品外观差、层次低及使用中随风飘扬的缺点,提高了产品的商品性,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并对有效菌的存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微生物菌种是微生物肥料产品的核心,对生物有机肥而言也是如此。一般在生产过程中,有两个环节涉及到微生物的使用,一是在腐熟过程中加人促进物料分解、腐熟兼具除臭功能的非病原腐熟菌剂,多由复合菌系组成,常见菌种有芽抱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青霉、木霉、根霉等;二是在物料腐熟后加人的功能菌,以固氮菌、溶磷菌、硅酸盐细菌、乳酸菌、假单胞菌、芽胞杆菌、放线菌、光合细菌等为主,在产品中发挥特定的肥料效应。
目前,我国利用秸秆的主要途径是秸秆还田、用作饲料、肥料、作为生物质能源进行秸秆气化、秸秆发电和生产酒精等的开发。秸秆还田可以显著增加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此外,研究表明在我国稻田推广秸秆还田的固碳潜力以及对减缓全球变暖的贡献很大。2.158倍(途非等,2010)。由此可见,秸秆还田后,稻田增排甲烷的温室效应会大幅抵消土壤固碳的减排效益。农作物桔秆是反自动物粗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秸秆本身特有的细胞结构使其不能有效地被反自动物消化利用。目前提高秸秆消化率的方法有很多,如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以及复合处理等方式,然而由于投资成本高或技术不成熟或带来污染等原因,秸秆利用率低。堆肥化是将有机废弃物,包括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在人工调节水分、C/N比、pH值和通风条件下,通过发酵腐熟和微生物分解作用,制成有机肥料的过程。经过堆肥化过程之后,有机废弃物的体积和质量减少,杀灭了其中的病菌和杂草种子,减小植物性毒素的产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恒诺生物工程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恒诺生物工程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93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腹腔镜手术遥控动脉夹
- 下一篇:空气过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