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48102.2 | 申请日: | 2013-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401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张飞飞;齐骞;侯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2/04 | 分类号: | H04W52/04 |
代理公司: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专利中心 11010 | 代理人: | 秦莹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射 功率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在检测到目标物体靠近移动终端时,确定目标物体靠近移动终端的位置,并根据位置选择移动终端的降SAR天线感应目标物体移动的最优感应区域;通过降SAR天线在最优感应区域中感应目标物体的移动,获取目标物体的移动信息,并根据移动信息控制移动终端的发射功率的大小。借助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时刻保降SAR天线是在最优的工作模式下去感应人体靠近的位置,提高了降SAR天线的感应距离以及范围,即提高了其感应敏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已经成为目前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通讯以及娱乐工具,移动终端的趋势向着大屏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大屏幕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有进一步侵占传统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简称为PC)市场的迹象。因此,各个设备生产商对于移动终端的重视和投入是无需多言的。
但另一方面,移动终端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也引起了各个国家和组织及消费者的重视。目前,在移动终端认证中,尤其是平板电脑类产品,电磁波吸收比值(SpecificAbsorption Rate,简称为SAR)测试是非常重要的指标,SAR对产品辐射性能的约束大大降低了产品对人体的影响。目前产品中使用的降SAR方法,即通过增加降SAR天线即传感器用来检测人体接近,从而控制移动终端输出功率进行降低。上述处理方法一般用于平板电脑中,目前随着手机尺寸越来越接近平板电脑,在手机中使用也是早晚的事,其优点是降幅灵活可控制,缺点是降SAR天线感应人体靠近的敏感度(感应范围)制约着移动终端辐射功率变化的敏感度,出现的情况的是人体未靠近终端传感器已经开始工作或者人体已经靠近终端传感器未开始工作,发生误判。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降SAR天线的敏感度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包括:在检测到目标物体靠近移动终端时,确定目标物体靠近移动终端的位置,并根据位置选择移动终端的降SAR天线感应目标物体移动的最优感应区域;通过降SAR天线在最优感应区域中感应目标物体的移动,获取目标物体的移动信息,并根据移动信息控制移动终端的发射功率的大小。
优选地,上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每隔预定时间,重新确定目标物体靠近移动终端的位置,并判断当前获取的位置与上一周期确定的位置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将上一周期确定的最优感应区域作为当前最优感应区域,否则,根据当前获取的位置重新确定降SAR天线感应目标物体移动的最优感应区域。
优选地,上述目标物体靠近移动终端的位置的范围为:以移动终端的通讯天线为中心向外延伸预定范围内的区域。
优选地,上述最优感应区域为距离目标物体最近的预定范围内的区域。
优选地,上述通过降SAR天线在最优感应区域中感应目标物体的移动,获取目标物体的移动信息,并根据移动信息控制移动终端的发射功率的大小具体包括:将逻辑选择开关切换不同的在降SAR天线上预先设置的接入端口与降SAR天线相连接;通过降SAR天线的各个接入端口在最优感应区域中感应目标物体的移动,分别获取各个接入端口的目标物体的移动信息;如果从各个接入端口获取的移动信息均没有达到预先设置的门限值,则不对移动终端的发射功率的大小进行调整;如果从某一个接入端口获取的移动信息达到了预先设置的门限值,则将逻辑选择开关切换至该接入端口,并根据从该接入端口获取的移动信息控制移动终端的发射功率的大小;如果从多个接入端口获取的移动信息均达到了预先设置的门限值,则将从多个接入端口获取的移动信息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将逻辑选择开关切换至最优感应的接入端口,并根据从该接入端口获取的移动信息控制移动终端的发射功率的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81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