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锁注塑光学透镜型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44344.4 | 申请日: | 2013-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51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7 |
发明(设计)人: | 何在新;杨鑫;张连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雍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2 | 分类号: | G02B6/32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20110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光学 透镜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锁注塑光学透镜型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光信号传输数据已经覆盖至数据中心连接与个人计算机的传输领域,其以光纤耦合连接器作为连接端口的形式,正成为光通信领域的发展趋势。一般光纤耦合连接器包括公端与母端,以实现对接与定位功能。使用时,将公端插入母端,通过母端的光学透镜与公端的光学透镜对准,即可以进行公端与母端之间的光信号传输。为使公端的光学透镜与母端的光学透镜更好对准,一般在母端上凸设定位部,在公端上设置与所述定位部匹配的导向孔。通过定位部与导向孔的配合,使公端与母端配合。由于公端与母端结构形状不一样,需要设计开发两种不同的模具,使连接器的制造成本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的自锁注塑光学透镜型连接器。
一种自锁注塑光学透镜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两个相同的能够插接并耦合的插接端,一个插接端作为公端,一个插接端作为母端;每个插接端包括本体、定位插销、光纤;所述本体包括连接面,至少两个透镜装设于所述连接面上,至少有两根光纤穿设于所述本体V型槽内,所述本体及连接面具有共同对称轴线,所述插接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面上的定位孔及导向孔,所述定位孔及所述导向孔在连接面上的投影以所述对称轴线为基准对称设置,所述定位孔、所述导向孔及定位插销的大小形状相匹配,所述至少两个透镜以所述对称轴线为基准对称,设置并位于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导向孔之间;所述连接面上设有凸台;所述本体两侧分别设有卡扣与卡槽,卡扣与卡槽的形状卡接匹配;所述本体与透镜为一整体,由光学塑料注塑成型。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连接器的两个插接端通过其本体自有的卡扣与卡槽,在两个插接端之间自我两两锁扣,无需增加外部固定。
所述本体的前部的一侧,具有内凹台,另一侧具有前伸凸台,所述内凹台与前伸凸台在所述连接面上的投影位置相对于所述对称轴线对称,所述卡扣设置在前伸凸台的内侧面上,所述卡槽设置在内凹台的侧面上。
所述本体一侧卡扣,相对应另一侧为卡槽,所述卡扣呈圆球型,相对应卡槽呈圆球型。
所述插接端的连接面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凸台。
所述连接器在光路耦合时,两个插接端的任意之一作为发送端,余下之一作为接收端。
所述定位孔为通孔,所述导向孔为盲孔。
所述卡扣及卡槽形状包括圆球型、方形、三角型、菱形、五角型、多边形。
由于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述自锁注塑光学透镜型连接器采用两个可以自锁且结构完全一样的插接端作为公端与母端,取代了现有的不能自锁的公端与母端,节省了外部固定结构,而且由于避免了公端与母端结构形状不一样,不需要设计开发两种不同的模具,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插接端的通用性。另外本体与透镜成一体,取代了现有分体的结构,节省成本,减少装配步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自锁注塑光学透镜型连接器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自锁注塑光学透镜型连接器实施方式的透镜本体结构图。
图4是图1所示自锁注塑光学透镜型连接器实施方式自配合自锁后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4,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自锁注塑光学透镜型连接器,包括两个相同的可以相互耦合的插接端。其中一个插接端作为母端设于计算机主机、打印机、照相机等电子设备,另一个插接端作为呈便携式的公端,用于通过与作为母端的插接端进行耦合,将数据输入或输出至前述电子设备。
请参阅图1,每个插接端包括本体10、一个定位插销20、及四根光纤50,光纤盖板30、固定胶40。其中光纤盖板30起到压紧光纤,从而让使光纤与V型槽107两面相切的作用,并且通过胶水粘结的途径与本体10粘合在一起。固体胶40的作用是把光纤牢固的固定在本体10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雍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雍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43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