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镜片双面疵病检测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43428.6 | 申请日: | 2013-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30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姚红兵;曾祥波;李俊敏;佟艳群;郑学良;马桂殿;顾寄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958 | 分类号: | G01N21/9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镜片 双面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镜片双面疵病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特别是指用于检测镜片上下表面疵病位置和大小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镜片的疵病检测是保证镜片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不同种类的镜片,如近视镜、老花镜、远视镜、散光镜等,由于镜片折射率和表面曲率的不同,在视觉检测中,如果从一个表面进行拍摄,专利申请号为201310086231.4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检测方法,根据光学知识可知,两个表面的疵病像的大小不对应,呈非线性关系,导致测量不准确,增加误检率。在视觉检测中,专利申请号为200810301299.9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对双面电路板检测时将电路板翻转以检测不同表面的方法,对镜片的第一面拍摄图像后,将镜片翻过来拍摄第二面,然后通过对比两幅图像疵病像的特征,确定疵病的大小和位置。但是翻转的动作浪费时间,会导致检测时间增加,效率降低,并且容易造成镜片污染和划伤。通过3D测量技术虽然可以判断表面疵病所属的表面,但是由于是通过镜片一侧采集图像,受镜片折射的影响,无法准确测量另一侧表面疵病的大小。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高疵病检测的准确率和效率,提出了一种镜片双面疵病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检测装置在应用于镜片表面疵病测量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检测装置,用于镜片上下表面疵病的检测,用以提高检测准确率和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的镜片表面疵病检测方法,用于镜片上下表面疵病的检测,用以提高检测准确率和效率。
本发明技术方案为:一种镜片双面疵病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相机,图像处理系统,第二相机,环形光源,夹持装置,底座和支架,所述底座和支架包括垂直固定于底座的底座主轴,所述第一相机和第二相机固定于底座主轴上;所述加持装置安装于底座主轴上且绕底座主轴旋转。所述第一相机和第二相机与底座主轴的距离相等且参数相同;所述加持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相机和第二相机之间,且与所述第一相机和第二相机的距离相同;所述环形光源安装于所述加持装置上;所述图像处理系统与第一相机和第二相机相连。
所述第一相机和第二相机的镜头景深大于镜片的厚度。
所述第一相机和第二相机安装有自动探测装置,所述自动探测装置用于检测镜片的位置并发送给图像处理系统控制自动拍照。
所述图像处理系统用于对所述第一相机和第二相机拍摄的图像进行处理并确定疵病的位置和大小。
所述图像处理系统的处理步骤为:
1)通过所述第一相机和第二相机分别采集图像m和图像n;
2) 对图像m进行坐标变换,得到图像m’;
3) 将图像m’和图像n中的任一张为模板,采用模板匹配法,将两张图像的同一疵病的像对应起来;
4)分别确定图像m’和图像n的镜片中心坐标,并计算图像m’和图像n的对应疵病距镜片中心的距离;
5)根据图像m’和图像n上同一疵病距镜片中心的距离差异判断疵病所属的表面;
6)从疵病所属的表面同侧拍摄的图像测量疵病的大小。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一种镜片双面疵病检测方法,用于检测镜片上下表面的疵病,包括以下步骤:
1)从镜片上下两侧采集图像,得到上侧采集的图像m和下侧采集的图像n;
2) 对图像m进行坐标变换,得到图像m’;
3) 将图像m’和图像n中的任一张为模板,采用模板匹配法,将两张图像的同一疵病的像对应起来;
4)分别确定图像m’和图像n的镜片中心坐标,并计算图像m’和图像n的对应疵病距镜片中心的距离;
5)根据图像m’和图像n上同一疵病距镜片中心的距离差异判断疵病所属的表面;
6)根据疵病所属的表面测量疵病的大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镜片双面疵病检测装置和方法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益: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通过采用两个相机在镜片的两侧相机采集镜片的图像,可以判断出镜片表面疵病所属的表面,并根据镜片相应侧采集到图像测量疵病的大小,实现对疵病的准确测量,提高了测量的准确率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镜片夹持装置俯视图;
图3为镜片夹持装置剖面图;
图4为疵病位置关系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34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桥式起重机缓冲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浮动式运输槽进料装置